返回

第372章 高季昌其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72章 高季昌其人 (第2/3页)

的女儿(倪可福儿媳),让她回家给倪可福带话,说自己当时是为了树威,故意做给别人看的,不是真的要羞辱他,请他不要多想。令让女儿给自己的这位爱将、亲家公带去黄金一百锭,作为补偿。

    这就是高季昌的管理艺术和用人之道。

    关于高季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老妪迎王:

    据说高季昌年轻时跟随朱温出征,中途一位老妇人秉烛侍奉,态度甚是恭敬,高季昌不解,问她为何如此。

    老妇人说刚才梦到有人敲我房门,说:“快起来,快起来,有裂土封王的人来啦!”我赶紧起床,刚刚盥洗完毕,您就带兵来此,所以您就是神人口中那个要裂土封王的人,我当然不敢怠慢。

    高季昌闻之大喜,后来果然领镇荆南,渐至王爵之位。

    乱世中最不缺乏的就是这类故事,比如王建,就有躲进坟墓,被小鬼呼为“蜀王”的传说。

    “老妪迎王”的故事如果不是杜撰,也该是那老妇人的智慧。在那个时候,军队骚扰地面的事情不是新闻而是惯例,老妇人编个动听的理由,借神仙之口拍带兵主将的马屁,冠冕堂皇地对他卑躬屈膝,以换取军阀的怜悯,这是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不管是真是假,高季昌当局当然要大力宣传,告诉人们:高季昌裂土封王是伤天注定。

    特别是当高季昌与后唐决裂、而又被淮南拒绝的时候,前文说过,在那几个月中,高季昌失去了对荆南地区合法统治的法理基础。既然法理上讲不通,那就只能请出神仙帮他站台背书了。

    高季昌和他的子孙自始至终都没有称帝,始终向中央政权轮替称臣,期间也曾向南吴称臣,但后人仍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地方割据政权,位列“十国”之一。

    由于高氏从未改国号,后世对其政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欧阳修的《新五代史》称其为“南平”,因为同光二年(9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