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砸锅”行动 (第2/3页)
—如孟知祥,在得知皇上动了杀心的时候,也只能是尽量延缓这种想法,劝李存勖不要在蜀地杀人,请求把郭崇韬押回洛阳再说;而在得知刘皇后出教令杀郭崇韬时,也只能是仰天长叹。
当然,孟知祥能这样做,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他明白,自己在李存勖面前还能有所抗争,而在宦官、戏子、皇后面前,只能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史书说郭崇韬树敌太多,对立面太广,“内则伶官巷伯,怒目切齿;外则就僚宿将,戟手痛心”,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一个遍,所以横遭族灭之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最后,《旧五代史》给出盖棺定论,“功成而名遂,望重而身危”。灭蜀的郭崇韬没有学灭吴的范蠡、灭齐的乐毅,不能急流勇退,不能明哲保身,值得后世以此为戒。
郭崇韬位高权重、树大招风,又得罪了宦官,所以……郭崇韬之死真就这么浮于表面吗?也不尽然。
宦官集团与其他政治力量之间其实并无本质区别,就拿文官集团来说,“南衙北司”之间给人的直观感受似乎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实这只是一种常见的误区。文官与宦官也有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的蜜月期,大家各取所需,和平共处。
之所以会有这种误区,是因为只有当双方发生激烈争斗的时候,才会产生一些惊天大案,才会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那一时期的历史流量担当;而当双方眉来眼去你侬我侬的时候,即便施展了一些阴谋,也会做得滴水不漏,不会留下波澜,反倒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南衙北司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彻底消灭对方的意愿,也基本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谁都清楚:朝廷不可能没有文官,皇上也不可能没有宦官来服侍。所以双方谁都不可能被彻底消灭。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汉末何进、袁绍和唐末的崔胤,都做过杀尽宦官的努力,最终的结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但凡务实的、眼光长远的宦官和文官,都在努力构建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