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刘知俊叛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30章 刘知俊叛变 (第2/3页)

知浣者,赏钱一千贯,授刺史,有官者连升三级,无官者授兵部尚书。

    现在刘知浣被活捉,但功劳簿上却有22个人。22个人同时上前,把他摁住的。咋分?

    敕:最先打倒刘知浣的衙官李稠,赏一百贯;带队的张温,赏四十三贯,其余20人每人赏四十二贯八百五十文。

    22人分摊一千贯。可“刺史”咋分?有办法。那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刺史的薪资待遇。

    随后,朱温派刘知俊的侄子刘嗣业前往同州游说,强调说这只是一个误会,希望念及旧好,能够回心转意,朱温保证既往不咎。

    刘知俊也冷静了下来,于是打算亲自到京师负荆请罪。这时候,他的另一个弟弟刘知偃跳了出来,及时把刘知俊推入火坑,苦劝刘知俊不要自投罗网。

    刘知俊原本前途似锦,却被两个弟弟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有些话是不能摆到桌面上说的,特别是一些政治潜规则,只可会意,不可言传,属于“你懂的”。王重师是嫡系元老,所以才会遭受猜忌,落得凄惨下场,而降将出身的刘知俊大可不必惊慌。

    但这些话是朱温不方便摆上桌面的,只能靠刘知俊自行领悟。

    正在刘知俊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份紧急军情送到手上:潼关失守;华州沦陷;后梁杨师厚大军正向同州移动!

    刘知俊惊慌失措,无心抵抗,急忙带领全家逃往凤翔。

    杨师厚推进到长安城时,李茂贞已经派部队进驻。杨师厚派精锐部队向南迂回,沿秦岭迂回到长安以西,对关西军守备松懈的西门发动突袭,一举攻入城中。

    凤翔在长安以西,后梁军队自东面而来。凤翔守将王建(重名,非西川王建)重兵防卫东门,认为西门是关西援军进出通道,根本没料到后梁军队不讲武德,会迂回到西门。

    面对后梁军队的神兵天降,王建立刻宣布放弃抵抗,投降。长安光复!

    杨师厚6月16日挂帅,6月21日结束战斗,收复潼关、同州、华州、长安。仅仅用了五天时间。

    朱温改佑国军为永平军,由刘鄩担任留后。

    凤翔李茂贞对刘知俊的赏赐非常优厚,但因地盘狭小,无法划拨出一个军镇安置刘知俊这种高级别干部。所以,李茂贞采取了一个老套路:令自取之。

    李茂贞命刘知俊攻打后梁的灵州朔方军、夏州定难军,只要能拿下来,就是你刘知俊的封地。同时联络李存勖,相约夹攻后梁。

    于是,岐晋同时起兵,夹攻后梁。刘知俊率部进攻灵州;李存勖派周德威出阴地关,进攻晋州、绛州。

    朱温命康怀贞、寇彦卿抵御刘知俊;杨师厚抵御周德威。

    很快,杨师厚击退了周德威,解除了北面的威胁;康怀贞、寇彦卿起初一路凯歌,把刘知俊打退,刘知俊却不按套路出牌,在三水伏击后梁的班师队伍,险些擒杀康怀贞。

    刘知俊绝非等闲,在撤退的时候还不忘伏击,而且还是一环套一环的连环伏击。康怀贞在大将王彦章的舍命相救下,刚刚脱险,就再次遭遇伏击,康怀贞仅以身免,而与他分路东撤的其余部队则是全军覆没。

    随后,李茂贞就任命刘知俊为泾州彰义军节度使,坐镇泾州。

    王彦章,绰号“王铁枪”,每次出战都会随身携带两支大铁枪,每支重达一百斤,比关公的春秋偃月刀都重(82斤),一支挂在马鞍上备用,一支在手中飞舞。“三水伏击战”中,王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