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8章 长安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68章 长安乱 (第3/3页)

挑拨离间,请陛下明察!”

    昭宗虽然没有立刻给陆扆穿小鞋,但心中的芥蒂还是生根了。即便如韩偓所说,不能上纲上线、给陆扆扣上一顶“反革命”的大帽子,但陆扆终归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宰相,不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大难临头各自飞,实在是有负朕望。

    陆扆如崔胤所愿,被罢相。

    其二是提拔亲信,培植党羽。例如举荐王溥做宰相。

    王溥,名门之后,祖上几代人都在朝中为官,有正直谨孝而闻名于世,其中他的叔祖曾在文宗朝著名的“宋申锡谋反案”中,不畏强权,坚持为宋申锡鸣冤。

    崔胤之所以举荐王溥,并不是因为老王根红苗正,而是因为王溥是崔胤的幕僚,小跟班。并且也参与了迎接昭宗反正回銮的密谋,这是重要的政治资本。

    其三,是敲山震虎。

    无论是打击政敌,还是提拔亲信,都是在文官内部的动作。崔胤明白,要想做到权倾朝野,就要与宦官集团一决雌雄。

    大唐光化四年(901)四月,回归皇帝宝座三个月后,昭宗晋谒皇家祖庙,大赦改元,改光化四年为天复元年。同时宣布为王涯等十七家平冤昭雪。

    王涯等十七家,是“甘露事变”中的受害者。“甘露事变”发生在文宗朝(835年11月),是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一次血腥交锋。起初是文官密谋诛杀宦官,结果却被宦官反杀,包括王涯在内的很多文官惨遭灭门,被宦官诛杀了共一千多人。

    “甘露事变”的影响极其深远,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在随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宦官势力在与文官势力的斗争中一直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在“甘露事变”近七十年后,忽然下诏为王涯等平冤昭雪,政治意义深远,是要对宦官势力动手的信号。

    除了争权,更要夺利。

    在敲打了宦官之后,崔胤就迫不及待地把手伸进了宦官的钱袋,首先收回宦官的一项特权——酒曲专卖。

    不要小瞧这项特权,它可以与盐铁专营,或者今天的石油、天然气相提并论,富得流油。

    其实这项特权并没有明文规定,更没有红头文件的支持,只算一种“潜规则”,属于“你懂的”的范畴。

    此话要从前权阉杨复恭说起,当时,杨复恭以供应禁军的军饷为由,向财政部借了一年的酒曲专卖特权,用这一年的利润贴补禁军,等于朝廷给禁军的政策性拨款。然而杨复恭却是刘备借荆州,“借一年”中的“一年”成了“每一年”,从此之后就不还了,日深月久,宦官拥有酒曲专卖特权就成了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酒曲专卖特权名义上归财政部,实际上则被宦官把控,如果崔胤想直接夺回到财政部,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要低估崔胤的权术,他没有直接收回酒曲专卖特权,而是先宣布废除酒曲专卖特权,准许卖酒的商人自己制造酒曲,然后再由税务部门向其征收税款。变相收回了酒曲专卖特权,而宦官对此毫无还手之力。

    为了缓和矛盾,崔胤给宦官和禁军留出了三个月的缓冲时间,以倾销其库存,减少其损失。

    实在是温柔的一刀,既打击了宦官,又增加了财政收入,获得了昭宗的支持,还获得了民间商人的拥护,当然也充实了自己的腰包。一举多得,只有宦官和禁军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