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章 成都兵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9章 成都兵变 (第3/3页)

则是以死明志,就像后世的岳飞。

    郭琪对未来绝望了,对这个国家绝望了,他的正直不允许他与奸臣小人沆瀣一气,他的刚烈也不容忍他含冤受死。

    他要在沉默中爆发,他要发出他的呐喊!

    江山社稷、祖宗基业、三百年的国祚……如今,一伙贩私盐的流氓地痞,居然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长安,僭称帝号。连我们做臣子的都为之扼腕痛惜,你们这些手握神器的人,怎么能不自省?

    我郭琪是不会杀进皇宫弑君乱国的,可谁能保证天下军士全像我郭琪一般?万一有那心怀篡逆之辈,前有安禄山、朱泚,今有庞勋、黄巢……皇上啊,您真能保证每一次都有惊无险?

    田令孜,你祸国殃民,恶事做尽,我郭琪是无力杀贼了,可你自己就不想一想,大唐若亡,你还能再作威作福吗?莫不成黄巢也喊你“阿父”,像幼主僖宗一样侍奉于你?不为别人,就算为自己着想,你也该为大唐做些有益的事啊!

    这也许就是他的内心独白。

    郭琪只身一人,隐姓埋名,沿江顺流而下。

    他寒了心、伤了心,却并不甘心。他想用他自己的方式对田令孜党徒发出一声呐喊,对大唐发出呐喊。

    唐僖宗的确受到了震动,也跟重要的人员讨论。重要的人员,当然是以田令孜为首的宦官集团。

    可想而知,对于本次兵变的盖棺定论,当然就是士卒心怀不轨,见国势轻微,趁火打劫,实在可恨。

    “田公公说的对呀。”宦官们异口同声。

    那以后应该怎样预防呢?

    统一思想,把兵权交给值得信赖的同志,比如田令孜同志。

    “田公公说的对呀。”宦官们交口称赞。

    对西川官兵的清洗,变得顺理成章。

    兵变发生后,左拾遗孟昭图上疏直谏,说皇上你逃离长安的时候,就没有通知文武百官,致使大量忠于帝国的高级官员全被草贼屠杀,前几日成都兵变时,您又是只带着田令孜、陈敬瑄和一帮宦官躲进城楼,紧闭城门,再次把文武百官弃之城外乱兵之手,幸亏郭琪没有胡来,众位官员才算捡了一条命……

    身为谏官,孟昭图严厉指责唐僖宗种种不当行为,劝他亲贤臣、远小人,这样帝国的复兴还有希望。

    孟昭图毫不客气地将矛头直指田令孜,更是喊出唐帝国是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的帝国,不是宦官的帝国;天子是四海九州的天子,不是宦官的天子。

    孟昭图知道,唐僖宗不是唐太宗,他也不是魏征。他也知道田令孜把持朝政,控制了朝廷。

    他不知道的是,田令孜到底控制到了什么地步。

    皇上能看到的,都是田令孜想让他看的;皇上能听到的,都是田令孜想让他听的。所有奏章,必须先经过田令孜,经过筛查之后,才有可能转递到皇上手中。

    孟昭图的这份奏章,当然被田令孜扣下。皇上根本没有看见这封奏章。

    第二天,田令孜就假传圣旨,把孟昭图贬为嘉州司户。又派人在半路途中将他抛进蟆颐津,活活淹死。

    从此,再也无人敢挑战田令孜的地位。

    孟昭图事先预料到自己肯定会遭毒手,于是给一位忠心耿耿的家奴布置了一个任务:替我收尸,不要让我死无葬身之地。当他被阉党淹死后,该家奴眼含泪水,历经千辛万险,总算打捞起孟昭图遗体,并将之妥善安葬。

    无论是郭琪发动的成都兵变,还是孟昭图的舍命死谏,都被田令孜一党轻松镇压下去,并且顺水推舟地进行政治大清洗。

    或许在田令孜看来,天下唯有蜀地固若金汤。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