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九三章 潮起潮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九三章 潮起潮落 (第2/3页)

没想过当什么劳什子‘帝。”

    “怎么会呢?”唐顺之道青帝只不过是司春之神充其量算是辅佐玉帝的王侯罢丁”说着笑道“你不要瞎联想我的意思是你想学王安石变一变大明的陈腐之气对吧。”

    沈就这才松口气哭笑不得道“这诗是黄巢做的能随便引用么?”

    “所以我让你附耳过来啊。”唐顺之促狭笑道“你说咱俩谁想错了?”

    沈就早就知道耍心眼是玩不过这位师叔的只好投降道“是我是我。”

    “这还差不多。”唐顺之笑一声听沈就问道“您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来你真有这个打算!”唐顺之轻声道“你在苏州所作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并细细研究过了现你虽然扯着市舶司这面大旗可旗下面干的那些事儿一件件却都是我闻所未闻可以说现在的市舶司除了名字与曾经那个相同其实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能够独立自主的机构!”

    观一叶而知秋凉将来你若是登阁拜相掌了权那是一定不会安生的且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大干一场!”亡唐顺之的锋机如此犀利让沈就无可置辩只能轻轻点头不打算骗他心说也正好听听他的意见便郑重点头道“我虽然才二十五岁但出来当官已经十年了见遍了这个大明朝的不平不平事太多不变就只有死路一条逝看是被异族灭国远看是落后于列强再想赶上可就难了。”

    他的说法毫无保留也不管人家唐顺之能不能听懂……也许潜意识里他已经把这位师叔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了。

    唐顺之又不是穿越来的当然有些晕只好问得确切些“哪些不平?”

    “第一太不平在于土地。

    由于近百年来朝廷放任土地兼并天下七成的土地已经集中在一成人身上致使富者多田无税贫者不堪重负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的苦难他们现守在地里已经没有活路便会成为流民。而流民正是暴动造反的源头!”

    “第二大不平在于南北差距太大南方鱼米之乡富足安康就算有偻寇侵扰生活也远远胜于北方有道是仓麋足而知礼仪想要让一个孩子读书平民百姓至少要达到小康才行这在南方不算难事而在北方能读得起书的孩子却少得可怜。”沈就沉声道“受教育层面的差别体现在科举上便是南北考生的质量差距太大虽然有南北榜分区录取但最终排定名次可是不分南北的。”

    沈就缓口气接着道“我们都是过来人自然知道非翰林出身不得入内阁所以朝廷玉相部堂们绝大多数都是南方人本身南方人就瞧不起北方人现在他们在北方做官更是绝少为北方百姓考虑只为自己的官位不管百姓的死活甚至是北方的安危如果将来北方连年早灾同时蛮族造反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第三是商人与士人不平士人不事劳动却可享尽特权不劳而获;商人创造了无穷的财富却没有任何政治地位还要受尽士人的欺凌录削这样的后果很严重会让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商人对朝廷缺乏归属感不可能跟官员同心协力甚至会在某些时候倒戈相向从背后狠狠捅这个朝廷一刀这都是很有可能的。”

    最后沈就总结道“不平事有太多只是以这三大不平为深如果不解决哪一条都会引起灭顶之灾。”顿一顿又道“就算不在当代却也不会过百年拙言不肖为我华夏计也要试着去解决一下这几个问题。”

    听完沈就的慷慨陈词唐顺之却慢悠悠道“王安石变法最后的结果如何?”

    “失败了。”沈就望着唐顺之轻声答道。

    为什么会失败呢?”唐顺之问道。

    波就心说那可好比三岁孩子没了娘说来话长。好在唐顺之没有难为他而是自问自答道“王安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自以为聪明太想当然了口“说着加重语气道“一件事情一个现象出现在世上必然有其合理性否则它就绝不会诞生诞生了也会马上消亡。”

    “王安石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痛恨一切不公平的现状想要打破所有旧制度。殊不知旧有的制度或许顽固或许不合理却符合最强大一方的要求。所以最强一方一定会是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人这些人都是无以伦比的聪明人且拥有最强的权力他们一定会对任何妄想破旧立新之人展开最凌厉的攻势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