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李继迁之死 (第3/3页)
构造单元交界的凹陷内,不会发生六级以上的地震。此次地动屋摇,地下还一度发出轰鸣,由此可见,此次震级起码在五级以上。
山河变色,草木同悲,地震损失如何,史书未载。北方房屋多半土墙夯筑,这个规模的地震,免不了墙倒屋塌,生命转瞬即逝,天寒地冻,百姓露宿街头,京师到处,哀鸿遍野。
开封连震三次,一次比一次厉害,残垣断壁,满目疮痍,京师上下,人心惶惶。
西汉大儒董仲舒有言:君主统御四方,是上天所授,臣民反抗天子,就是反抗上天。君主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否则,天象就会示警,降下种种灾异以警告君主。
真宗对宰相李沆道:“坤道贵安静,京师震动若此,皆朕听览不明所致。”
李沆是真宗的老师,真宗这么说,这是在打大臣们的脸。李沆急忙顿首叩头,引咎自责,说招此天灾,自己有不可饶恕之过。
真宗道:“朝廷命令,尤其应该谨慎,每出一令,不免遭到谤议,又不能把别人的嘴堵上,那样更会堵塞言路。”
李沆低头附和道:“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地震波向四面发散,灾难在升级。
正月二十四,“冀州(今河北冀州)地震。”
正月二十五,平虏军(今河北黄骅市乾符村)城中起火,焚民居庐舍甚众。
又过数日,益州(今成都)、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接连发生地震。
四月初三,“邢州(今河北邢台)言地震不止。”
四月十四,“瀛州(今河北河间)地震。”
五月初一,“邢州言地连震不止。”
邢州位于中国五大地震带的“华北地震带”之上,看来,此次地震,邢州损失最重,真宗下诏,“赐邢州减田赋一半,免运送军粮之劳役。”
没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国援助互动,更没有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除了让你少交一半的赋税,少出点苦力,没有多少实质上的物资援助,大宋朝廷的赈灾仅此而已。
不久“诏修邢州城……赐邢州修城卒缗钱有差。”地震震倒了城墙,朝廷下令让兵卒修复,朝廷赐钱奖励。为什么没征派百姓服役?很显然老百姓正忙着修复自家倒塌的房子,哪有闲功夫。
过了半年,本以为太平了,谁知又来了,十一月十八,“石州(今山西吕梁)地震。”
一年九震,至今为止,景德元年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地震记载最多的年份。
◆这事还没完
《易经》有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古时讲究天人感应,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间有大事发生,民间一向有“天上一颗星,地下一个丁”之说。古人认为国之君主、***亦或重臣殇灭,天必降异象,或大地震动或天雨流星。
这次京师接连三次地震,接着冀、益、黎、雅、邢、瀛诸州也陆续发生地震。却不想这事真有映射,景德元年(1004)三月十五日,李太后崩于万安宫,享年四十五岁。
太后得病期间,真宗亲调药饵,每对近臣,忧形于色,说着说着,就会流泪。又多次张榜,以重金悬赏民间,遍求名医,为太后诊治。
皇太后过世,那也属于国丧,丧葬礼仪相当繁琐。真宗甚是悲伤,几度哭晕过去。
第三天,百官三次上表请真宗治理国事,未准。
第六天,宰相李沆等人到宫门,见真宗依然甚是悲痛,接连五次上表。说北方和西北军事吃紧,请求真宗上殿听政。
三月初,边关告急,文书频传,辽军入侵,兵犯长城口。威虏军钤辖。
白守素与部署魏能合力将其击败,一路追过阳山,斩首级、获器械甚众。真宗诏赐二人锦袍、赏金带,众将士亦得不同赏赐。
如今北方未宁,西北麟府路也正吃紧,接连传来战报。先是柳谷川蕃部来犯,麟府路折家军在折惟昌的带领下,出兵击退他们,擒获一千三百余人,斩获甚众;接着又奏报,在神堆打败党项兵,破其寨栅。
三月二十五日,真宗在崇政殿西厅,身着丧服哭着会见文武百官。
四月初一,为皇太后上谥号为明德。百官三次请求真宗到正殿理事,真宗这才采纳众臣的意见,正式理政。
然而天象映射之事还没完。
又过了三个月,景德元年(1004)七月初三,宰相李沆在待漏院等候早朝。
古时用铜壶滴漏计时,文武百官须待漏尽,宫门开启才可入朝。因此,宰相及大臣们在宫外休息的地方被称为“待漏院”。
贤臣良将在待漏院等待早朝,他们想到的是如何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何使四方夷族归顺朝廷;如何将战乱尽快平息;如何垦地开荒;如何荐贤举能;如何驱女干除恶;如何防灾救灾等等。
去年九月,吕蒙正因年老多病,自动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大宋朝的宰相就剩下李沆一人。
景德元年地震频发,如此多灾多难,是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李沆成了救火队队长,事无巨细,大事小情,都得他来过问。众人明显感觉,这半年以来,李沆的头发又白了不少,人也显得苍老许多。
李沆坐着坐着,越来越感觉浑身不自在,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脸颊直往下淌。李沆知道,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于是和众文武打了个招呼,立刻起身打道回府,想着回去歇一歇,养一养就会好了。
宰相因病回府,真宗立即命太医前往诊视,派去抚问的使者相望于道。第二天,真宗又亲自上门探视,赐白金五千两,让李沆好好养病。
谁知真宗这边刚回到宫里,就得到传报,大宋朝的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宰相李沆已在家中溘然仙逝,享年五十八岁。
国失宰辅,如失左膀右臂,真宗当时就泪奔了,又换了袍靴,再次前往拜灵痛哭。
《群英歌》云:“赵普开国元勋,曹彬清雅仁厚。居正方重自持,熙载清介自守。潘美征伐多绩,李沆先见知人。”
这人好好的,说没就没了。真宗对左右说:“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怎么会想到他不享有长寿呢!”说完又哭了起来。
诏令辍朝五日,赠李沆太尉、中书令,谥文靖;录其三弟、一子,甥及妻之兄子,皆赐同进士出身。
李沆作为太宗、真宗两朝重臣,以清静无为治国,注重吏事,尤为注意戒除人主骄奢之心,有“圣相”美誉。
太宗赵光义赞“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又赞:“李沆风度端凝,真贵人也。”
真宗赞其:“卿真长者矣。”
一代能臣张咏曾云:“吾榜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李沆);深沈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真宗朝宰相王旦);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寇凖)。”
王旦赞其:“李文靖真圣人也”;李贽在《藏书》中将李沆列为“忠诚大臣”;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宋史》赞:“李沆为相,正大光明。”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然而,和此起彼伏的地震相比,死几个至关重要的人,也没啥大不了的,这些都不是这一年最大的灾难。一场更大的灭国危机,已经在大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的酝酿之下,洪水般汹涌而来。
永远都不要指望,你的敌人会跟你讲仁慈。趁你病要你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在你流血的伤口上捅刀子,你想到的想不到的,都会到的。
。
成则兴,败则衰。萧太后这娘俩,已经豁出去了,竟然拿国运当赌注,想要玩一票大的。
大辽要举全国之精锐,倾巢南下,不捣开封,誓不罢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