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一章 夺嫡之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一章 夺嫡之乱 (第2/3页)

有才略,便给父王李璟上表道:“克宏决可破贼,常州危在旦暮,临敌易将,兵家所忌,臣请以身保其功。”坚决力挺柴克宏。

    他对柴克宏道:“您只管在前方作战,我自会安排奏报,有什么事,我担着!”柴克宏大为感动,遂领兵直奔常州前线。

    李徵古不依不饶,仍派使者催促柴克宏回朝,柴克宏有皇长子给自己撑腰,为了南唐,为了燕王,誓将生死以报,他豁出去了,便对使者道:“我不日即将击破吴越敌寇,你这么害怕,一定是吴越钱氏派来的奸人。”下令要将其斩了。

    使者道:“我可是受李枢密之命前来的,你敢动我试试!”

    柴克宏道:“就算是李枢密自己来,我也要杀。”果断将使者推出辕门外斩首,这真是对李徵古的啪啪打脸。

    保大十四年(956)五月八日,柴克宏领军抵达常州。为了迷惑敌军,他命人将所有船只用帐幕蒙住,士兵全部藏匿其中,行至吴越军大营。

    柴克宏派人通知吴越负责巡逻的士兵,声称他们是前来迎接此前出使吴越的中书舍人乔匡舜的。

    吴越统兵的主帅是丞相吴程,士兵进来通报,吴程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让他们上来。”

    因个人私怨而妨碍大局的,不止南唐有这号人,吴越也有。

    得到许可,柴克宏率领南唐士兵迅速上岸。素来与吴程不和的吴越大将罗晟发现情况不对,为了报复吴程,故意放南唐军直袭吴程所在的大营,罗晟自己则跑到一边偷笑去了。

    柴克宏纵兵大破吴越军,斩首上万级,擒获其将领数十人,吴越丞相吴程“仅以身免”,一个人跑回了钱塘。吴越王钱弘俶气得直骂娘,他免去吴程所有官职,将其贬为庶民。

    “自保大来边事大起,克敌之功,莫先克宏者”。常州之役,柴克宏不负众望,大败吴越,解除常州之围。南唐举国为之振奋,南唐上下,皆赞燕王李弘冀决策英明,能堪大任,李弘冀声望大增。枢密副使李徵古又被啪啪打脸一回。

    ◆ 皇权之争

    身为嫡长子却不能做太子,无法成为皇权的继承人,如果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对于能文能武、统军有方、激情燃烧、血气方刚的李弘冀来说,这未免太苛刻了点,难免会人心生不满。

    李弘冀临敌不逃,可见其有胆略;战局混乱,择良将于瞬息,可见其有眼光;以性命担保,与将士同生共死,可见其精通带兵之道;斩俘虏于军前,大壮南唐军威,让吴越为之胆寒,可见其勇毅。

    为了皇权,有胆略、有眼光、有决断、有勇毅的李弘冀,同叔父李景遂之间,必然势同水火,难以相容,矛盾与日俱增。

    常州一战,使得李弘冀的名望远远超过叔父李景遂,举国上下,希望李弘冀担任太子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是没人知道皇帝李璟是怎么想的,无论大家怎么呼吁、进谏,李璟一直不作表态。

    李景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也是个识趣的人,保大五年(947),李璟立其为皇太弟,李景遂力辞不许,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改字“退身”。

    后周显德元年(958年),在东宫十二年的李景遂知道自己如果再占着储君的位子,是福是祸,很不好说,所以便上书请求让位。

    在多次的推辞之下,中主李璟只得改封李景遂为晋王,授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景遂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封国领地,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李景遂是否是真的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认输了呢?不一定。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布袋和尚的插秧诗中也有“退步原来是向前”,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许他跟李弘冀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随着江北十四州被周世宗柴荣攻伐殆尽,李璟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太累了,就想着将皇位传位给储君。李景遂既然不想再做皇太帝,而长子李弘冀在与吴越的战事中,又多次获胜,或许只有他才可以力挽狂澜,重振南唐,再加上众大臣都看好皇长子,便将燕王李弘冀册立为太子。同时向大周皇帝柴荣献书,说自己想要传位给太子李弘冀。

    周世宗早已知晓李弘冀带兵打仗的厉害,他不能容忍一个跟他一样狠的后起之秀,接任南唐。于是派使者昭告李璟:你向大周称臣,改称国主,这个可以;传位给太子李弘冀,绝对不可以。

    在李璟看来,这南唐皇位就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自己想交都交不出去,想甩也甩不掉。自己勉强干了十六年,现在还要继续干下去。当皇帝有多苦,李璟的心思,天底下无人能懂。

    李弘冀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子,然而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个在朝中经营了十三年的皇叔李景遂,满朝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他“皇太弟”的人,可谓是党羽遍布朝野每一个角落。以冯延巳为首的一批大臣们不断地向李璟进献谗言,蛊惑圣听,说太子有弑父夺位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