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8章 你西北如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8章 你西北如何 (第2/3页)

容切了两块白豆腐笑脸盈盈的递给一个大婶,转身又给大娘称了半斤豆芽,还不能忘了接过钱。

    云萝就坐在小板凳上,腿上一个碗里装着鸡蛋豆干藕片等,手上一双筷子夹起一片藕送进口中,又夹了一块酱黑色的肉塞嘴里,得闲了看一眼卤味锅下的火。

    火不能烧得太旺,但也不能熄灭,烦得很。

    看到文彬回来,她就把碗里的鸡蛋夹给了他,也不问书读得怎样,而是说:“娘还在准备晚饭,你先吃个鸡蛋垫一下肚子。”

    文彬嚼着嘴里十足入味的鸡蛋点了点头,又问道:“嘟嘟还没回来?他又干啥去了?”

    伸着碗接过好大一勺豆芽菜,随口说道:“要么去河滩摸鱼了,要么去跟小伙伴玩追逃捉迷藏了。”

    弟弟大了,就不喜欢在家里待着了。

    以前的郑嘟嘟多乖啊,一张小板凳靠着墙就能坐一天。

    虽将近傍晚,但其实现在天光还亮得很,文彬与云萝说了会儿话后就在旁边一张桌子前坐下,拿出笔墨纸砚皱眉沉思了起来。

    云萝在他的书篮子里看到了那本《秦梦笔谈》,伸手拿过来翻了两页。

    文彬就说:“这是景公子借我抄的,他说我的字还有些欠缺,用抄书来练字正好,抄的书就归我了。”

    书籍珍贵,对贫困学子来说能够凑足科举用的书本就已经十分困难了,想要再花钱去买其他的书籍基本是不可能的,抄书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彬虽然不至于到这个程度,但之前遇到同窗有他没看过的书就借来抄一本也不是一次两次,云萝也从没有阻拦过。

    买的哪里有自己抄的好呢?既能练字又能省钱,还能加深书本的记忆。

    “仔细抄,别抄错了。”

    “好!”

    “今天他又给你布置了什么题目?”

    “让我以村外的那条路为题写一篇文章。”他轻轻的咬了下笔杆,犹豫道,“这路有啥好写的呀?”

    云萝把书籍放回到篮子里,又拿筷子夹了几根豆芽嚼吧嚼吧咽下肚子,“那不是多得很吗?你可还记得几年前我们村外的那条路是什么样的?”

    “记得。”他若有所思道,“我记得是又窄又小,下雨落雪了就会满脚泥泞车不能行。”

    “知道为什么富人做善事多是修桥铺路吗?我以前还听说过一句话,叫若想富先修路。”

    文彬顿时眼睛一亮,忽然将刚拿出来的笔墨又收拾了起来,然后跳下凳子说了句:“三姐,我去外面看看!”

    云萝目送着他离开,默默的又吃了一块卤肉。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底,这天,刚过完年就启程进京去赶考的李三郎终于回来了。

    阔别半年,家里人是如何的想念惦记和拉着就是说不完的关心话且不论,亲朋好友们也都随着他的返乡而沸腾了起来。

    他可是庆安镇上近几十年来仅有的进士呢!

    乡下人不是很明白进士和同进士的区别,在他们的眼里其实也没多大区别,反正都是考过了会试又过了殿试,很快就会被朝廷分配官位,从此鱼跃龙门,一举从农门晋身成了士族。

    李三郎家虽是开杂货铺的,但却并不是商户,而是正经的农户,除杂货铺外,家里也有好几十亩良田。

    并不是所有开铺子的人家都是商户。

    李三郎返乡后的第二天就带着媳妇儿子来了白水村,先拜访岳父岳母,然后又来拜访了郑丰谷。

    其实就是来拜访云萝的。

    在李家小白被吃醋争宠的嘟嘟舅舅从云萝怀里哄出来,并一路哄出了门外去玩耍的时候,云萝也能问问从进了门就十二万分拘谨的李三郎话了。

    “姐夫,朝廷对你有何安排?”

    李三郎确实很紧张,本是实在人,就算娶了媳妇还是一样的经常被云萝和虎头挤兑得面红耳赤,那时候倒是还能自在相处,可是想想他今天是带着不那么纯洁的目的上门来拜访的,尚未真正涉足官场,脸皮还薄得很的李三郎就觉得连头都不大直得起来。

    听到云萝主动询问,他不由得松了口气,忙说道:“朝廷目前还只是安排了一甲三人和二甲的前面几位,之后的还要继续候缺,等着朝廷的进一步安排。”

    普通百姓总以为考中了进士就能马上当官,其实还真不是这样。

    除一甲三人能够马上进入翰林院之外,其他的进士和同进士都是要等着朝廷逐一分配的,家中有门路的就会分配得快一些,没有门路还没有贵人提携的话,说不定要等上好几年才能候到一个缺。

    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云萝本身对于这样的事情并无反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愿意给身边人行个方便。

    袁承是探花郎,显然不用云萝去费心,陈琛是四品知府家的公子,也不必担心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