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土豆丰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2章 土豆丰收 (第2/3页)



    所以,她过了一个生辰,等于是发了一笔小财?

    不,或许是大财!

    云萝自己拆了鲁国公府温家和顾安庭以及他两个妹妹送来的礼,其他的就都交给了月容和兰香来打理,只需等东西都收拾整理好之后将册子拿来给她看就可以了。

    兰卉如今已经去了外头的胭脂铺,如歌天天埋头针线,今天也被月容拉了出来一起人忙活。

    汀香院里被主子半闲置了一个月的丫鬟们今日终于派上了用场,在三个大丫鬟的指挥下将各府送来的生辰礼拆封、登记造册、收拾好再放进库房之中,一直忙到深夜都没有把所有的礼物都看完。

    而云萝洗漱后要睡下的时候,在枕头边看到了一个巴掌大的红底银纹的锦盒,锦盒里,一串玉珠手串反射着莹润的光芒。

    云萝默默的看了半晌,然后合上盖子,将这个莫名出现的锦盒塞进了床内侧的抽屉里。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半个月,京城的天气是越来越冷,在前日又下了一场雪,积雪越发的厚实了。

    京城的雪跟江南的不同,江南下雪后,一般几天就都化没了,京城的雪却很少会融化,堆积在那儿只会越来越多,除非突下一场雨,不然就得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才能融化成水。

    可是冬天的京城几乎不下雨。

    屋里燃着火盆,云萝正窝在榻上处理账册。

    长公主心疼女儿,在天气越发冷了之后就不让她天天到正院里去了,还让人把两府要处理的账册都送到了汀香园中。

    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云萝把两府的事务熟练掌握,又有公主娘和兄长的无条件支持,如今除了账册之外,两府中的其他事也大都由她来主持了,长公主能安心将养身子,卫漓也能脱身去做别的事情。

    云萝倒也不嫌烦,左右她只是坐在屋里动动笔动动嘴的,两府的杂事不多还有管家和管事嬷嬷,她只需把事情逐一交托下去,每天花上一个时辰就能把事情都安排妥了,剩下的时间她要么练武,要么看书,还又做了几样新的胭脂。

    对于她能这么快就把府里的事情处置得井井有条,长公主是十分惊喜的,惊喜过后就是骄傲得意,真不愧是她的女儿!

    于是她越发安心的养病,每天都有闺女开给小厨房的爱心汤羹,公主殿下前两天突然发现去年的衣裳她穿着都有些紧了,而且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她除了懒懒的没什么力气,竟是至今没有一次病得起不来身。

    汀香院中,月容脚步匆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进入屋里先在火盆边暖了暖身子,然后才靠近云萝轻声说道:“小姐,那个昌平坊的老汉今日凌晨没了。”

    笔尖在距账册不足半寸的地方一顿,然后继续落下,“怎么没的?”

    “病没的吧?那老汉原本就是油尽灯枯的将死之人,又跑出来折腾了那一场,这些日子用上好的药材吊着那口气也算是多赚了半个多月的命。”

    云萝又往账册上记了一笔,头也不抬的问道:“那医馆有来人要银子吗?”

    月容摇头道:“并不曾,听说这半个多月来那老汉治病的花销全由甄四公子付了,如今在那昌平坊中,人人都赞甄四公子良善慈悲有一副菩萨心肠,为一个街上碰见的穷苦老汉出钱看病,让那老汉在最后的半个月里过得跟个老爷似的,真是死了都再无遗憾。还有说,吴国公府不亏是出了贵妃娘娘的家族。”

    云萝放下毛笔等待着账册上的墨迹晾干,漫不经心的说道:“那昌平坊中想必还有不少家中穷苦没钱治病的人家,这些人若是找上门去,良善慈悲有菩萨心肠的甄四公子肯定也不忍心不管吧?”

    兰香“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将那账册拿到旁边又换上另一本,笑眯眯的说道:“甄四公子又没有金山银山,哪里救得了那么多人?”

    “不是还有吴国公府和贵妃娘娘吗?”

    月容也是忍俊不禁,“那奴婢这就让人去昌平坊宣扬此事?”

    “嗯。”云萝继续查账,分心二用也丝毫妨碍不了她的速度,“那些人在说甄敢善良的同时,可有人刻意宣扬我的事?”

    月容的神色不由得一滞,小心的看了眼自家小姐。

    云萝面不改色神色不动,“慌什么?我自己都不在意,左右不过是‘冷漠’二字,我要你们查的是那个在背后挑唆的人。”

    月容福身道:“奴婢明白了,殿下也在查这件事呢。”

    云萝终于抬起了头,想了一下后便说道:“那我们就不用再多此一举了,你回头去找兰卉,让她安安生生的在铺子里待着,注意探听,但多余的事就不必做了。”

    “是。”

    月容匆匆的进来又匆匆的离去,云萝也将今日的最后一本账册看完了,转头看向窗外让眼睛歇了一会儿,正要抱起医书,便见正院的一个丫鬟进了汀香院。

    那丫鬟抬头就看到了窗户边的云萝,忙朝她福了个身,然后快步进屋又躬身道:“小姐,江南来信了,殿下让奴婢把您的信件给您送过来。”

    等了将近一个月,终于又等到来信了!

    依然是三封信。

    老夫人的殷殷嘱咐和关心之外,特意详细的说明了郑家那一批刚收获的土豆和即将成熟的玉米。

    袁承的满篇诙谐说了他家和读书的一些事情,他在十月底通过考核入了梅院,李三郎也在月初考入了江南书院的竹院,不过等到年后,李三郎要与他一起进京赶考,虽然希望不大,就当是来游学长见识。

    最厚实的依然是文彬的那一封,开篇就是田里荒地上收获的那批土豆,满纸的惊叹和激动。

    “那土豆大的如拳头,小的似黄豆,爹一丁点都舍不得漏下,将土豆都拔出之后又将田地都翻了两遍,我们跟在后面又捡了两篮子。刨干泥土之后上秤,一亩劣田收获了足足五百六十斤土豆,荒地零零散散的大约一亩三分,共收获土豆六百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