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紫婴夫子说 (第2/3页)
只是秦动从三艺经院回来了,自兽潮后就空下来的镇学堂中也来了个女夫子胡紫婴。
于是,谢青云便跟着捕快秦动在衙门的校场学摔跤,越学越厉害,越学力气越大。
又跟着紫婴夫子在学堂里学读书,天文地理,志怪异趣,圣贤经卷,越学越有滋味,越看见识越广博。
紫婴夫子书教得很好,包括今年刚入学堂、才过三岁的小囡囡在内,兽潮后出生的四个娃娃,都乐意跟着她学。
教书之余,紫婴夫子也懂医,镇里的人生病,也不用去邻镇找大夫瞧了。
医人之外,紫婴夫子还帮着老王头和武华酒楼讨过价,让老王头把过去几年应得的报酬都给赚了回来。
紫婴夫子更会弹曲,谢宁在镇子里讲书的时候,紫婴夫子用她的竹箫配上或惊悚或舒缓的曲儿,让本来就好听的书文变得更有意思了。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紫婴夫子来了白龙镇没几个月,就得到所有人的敬服,大伙都觉得紫婴夫子虽是一介女流,才华却远胜过寻常男子,天赋了得。
可紫婴夫子却说她一人兼得书、医、商、戏四行,不是她有天赋,是因为她读的书多。读书能明心识理,明白了自己的本心,懂得的道理多了,学起其他行道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紫婴夫子还说,谢青云也不是天才,只因为他自小跟着父亲听书学字,而书里的故事和道理,比起学堂里的更容易让人明白,所以谢青云年纪虽小,可悟性却胜过寻常大人,这才学什么会什么。
紫婴夫子又说,谢青云虽然不能习武,但是不妨把武艺练到身体能承受的极限,身体强健了,学什么做什么,就都有了底气。读书能明心,习武能见性。文武之道,才是所有行当的总领,至于匠行,其实和其他行当一样,都是一门手艺。只不过技艺复杂一些罢了。
有了紫婴夫子的话,谢青云就很干脆的拒绝了大药工、大厨子和大木匠,安心在镇子里读书习武。可即便这样,大药工、大厨子和大木匠在离开的时候还都说过,他们的收徒的意愿三年内一直有效。
两年之后,谢青云已经把紫婴夫子身边的书都读完了,便打算去三艺经院的书院见识一番,紫婴夫子也是这个意思。
虽说大伙都很敬服紫婴夫子,她的话也有一定道理,而且以谢青云的三门手艺,即便现在放下,专心去读书,以后回来重新拾起,挣上一碗饭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谁都知道,若是拜在大药工、大厨子和大木匠手下做活,将来可不只挣一碗饭那么简单。
但这事不只是谢青云执拗,连他父亲谢宁也说,要尊重儿子的想法,这下大伙都没辙了,最后想着,不管怎么样,紫婴夫子绝不会害了云娃的前程,那书院就书院吧。
支持归支持,心中那点别扭和不解总还是在的。
这些弯弯绕的事儿,陈伯乐自然想不到,不过就算他知道,也只会哈哈大乐几声,若是谢青云拜那三位为师,这个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