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三章 唯有靠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三章 唯有靠人 (第2/3页)

  元宵节后,陈树志也踏上了行程。

    他的职务是监事会主/席,可这两年监事会的事情都被唐文亮干了,陈树志很是迷惘了一阵子。

    俩闺女都有了婆家,没啥需要自己操心的地方。

    他还有两年60岁,要是在国企早就二线看孙子去了,可是闺女家的孩子都不往他这里送。

    而且,他觉着自己身体还行,喝酒能喝一斤,对国家政策比县长都懂,所以陈树志要干点事情。

    东华现在最缺啥?一不缺资金、二不缺设备,缺的是人力。

    于是,陈树志主动请缨去招工。

    他去的第一站是昌龙。

    蓝市是华夏北方工业的摇篮,北部有铁矿、中部有煤矿、南部有海港,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昌龙地属秦榆,而秦榆十几年前曾隶属蓝市。

    秦榆有自己的港口,是华夏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凭着这座港,让秦榆市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昌龙地处北部山区,跟港口不沾边,土地也不足,工业更不强,所以改开二十年发展变化不大。

    在另一世,昌龙曾经靠着铁矿供应北钢,赚了几年大钱。

    现在,几处铁矿被东华获得了采矿权,两年了迟迟没有没有开采。

    原因明摆着,现在外矿品位高、价格还便宜,没必要投入巨资在深山里修路开矿。

    所以昌龙高层对东华就有了些看法:东华买下昌龙几座矿山,就那么放着,每年只交一点采矿权费,真对不起大企业的名头。

    陈树志打着巡视矿山的名义来昌龙,消息不小心“泄露”给了县里,在昌龙宾馆,县里领导们好吃好喝款待了陈树志。

    等酒过八两的时候,县长张广印问:“陈叔,你给我交个底,咱们那几座矿啥时候采啊?我这一届到底有没有戏啦?”

    陈树志放下手中的筷子说:“广印,我的话不代表东华,哪说哪了。我个人估计,这些铁矿5年以内动不了。”

    这句话说出来,满桌人变得鸦雀无声。

    陈树志明白大伙的心情,开了矿就有资源补偿费,资源补偿费可是按矿山的销售收入提取,按照其它地方的情况看,至少有上千万的收入。

    开了矿就要招工,又能解决两三千劳动力就业。

    矿石运输也能揩油水,起码那些路得修理加固吧。

    其它好处还有好多呢。可陈树志一句话,浇灭了大伙心中的盼头。

    只听他接着说:“你们这里没有铁路、公路也是那个操蛋样子,开了矿也运不出去。”

    有人说:“可以把矿运到安喜县,卖给北钢啊。”

    陈树志瞪了对方一眼:“北钢已经开始用外矿了,外矿品位都在60以上,运过来直接进高炉。

    外矿现在很便宜,从澳洲运过来到港口还不到200一吨,你们这里开采成本是150,品位跟人家的差一半,这么一算昌龙的铁矿石就要300元一吨,你当北钢傻?”

    满桌人每人吱声,都是干部也不缺脑筋,账都算得清。

    陈树志心中乐开了花,教训这些干部的滋味很不错。

    在滨海都知道他的底细,只拿他当村支书,可到了外边,他却是东华实业集团监事会的主/席。

    东华有两套班子:一个董事

    会,一个监事会,我陈树志是监事会的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