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四,32:被捕 (第2/3页)
损失不起速度退走,既然结果不能更好,我干什么还要浪费弹药,这可是几百人。就刚才那一会儿,我就打掉了半数的弹药,损失不起啊。”
“何况”陈汐说着,将视线越过人群扫向远处,“经历了这么久,机器人警*应该已经是快要来了,要是让它们逮到,我可不想因为一个不该有的罪名进去,以现在这情况,直接不用调查取证,看距离就能明白那个是正当防卫,那个是防卫过当。”
“………”
他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很傻
贝宁有些不死心地回顾一下过往的经历,发现每次想要打击陈汐的时候,结果都是会被莫名的鄙视一番,这让他非常不爽。
“问件事,为什么你的道理总是一套一套的。”
“没办法,谁叫你问的问题大多都恰巧在我非常熟练的范畴上,作为一名资深犯罪者,我需要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信息和知识,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比如法制频道和新闻联播我就天天不落的去看,特别是新闻联播,20多年了,它教会了我各种坑蒙拐骗的知识,让我精通了封杀,造谣,人肉,禁播等1000多种手段,会上万种歌功颂德的方法,熟练运用几千种空话套话,认识几百种骗术,了解各种假象、流言的成因,还能巧妙利用政治,舆论,伪科学等多种迷惑工具来操纵不明真相的群众”
“够了!”贝宁惨叫道,“当我前面什么也没说。”
没等陈汐完全说完,他就已经感觉到自己的三观在以极为夸张的方式被迅速摧毁。
这就是思维回路的不同造成的看法不同,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某种人来说,总能抛开那些冠冕堂皇的表面,直指埋藏在底下的一类存在。而往往,这类东西总是能让另一部分人感觉到不适。
现在贝宁可以很确定一件事的真实性,除非是脑洞大开,否则决不要在某件事上怀疑这位。
“我们还是说点别的吧,”
赶紧打住话题。贝宁换到另一个方向上:“比如,明天该怎么应付那些潮水般涌来的各种询问和求证虽然作为相关利益的得益人之一,很不想对这件事的定义说些什么,但我不得不承认,他们为这次行动准备了很久、很完备,这里很有可能会是唯一出现失败的地方我几乎可以预想到,这里被发现后会遭遇的恐怖景象。”
…………
霍英杰最终还是死了。
他憋屈地沦陷在了陈汐的黑手之下。不及等到周围仅剩的队友过来支援,已经将救命的道具用完、浑身已经没几块好肉的他就因为剧痛导致的身体僵持而被涌上来的成员彻底淹没,然后在短时间内被悲剧地轮死。
直到最后,他都无法将内心的咒骂和怨毒向着那人当面宣泄出来,只能在临死之前不甘地仰天大叫着:“我一定还会回来的!”这种败犬的哀鸣。
而在饱含怨念的霍英杰死后,其他人也没有坚持多久。在之前那些被的人活活地打死的同伴之后,他们采用了另一种壮烈的方法来慷慨赴死。
人肉炸弹!
经过屡次惨重的教训后,已经吃一堑长一智的人很小心地应付起那些留下来的尸体,绝不会在打死人之后有过多的留恋,通常会在为首的那人拿了最终的一下补刀后,便马上一哄而散,其逃离的速度就跟听到“城管来了”的小摊小贩们一样。瞬息间就能在方圆二十米内消失个一干二净。
发现这种方法不起作用后,不得已他们只能散开队形,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和勇气冲向了人群的各个角落,然后大叫着:“你妹与我同在!”,旋即壮烈牺牲。
等这一批人死完之后,还剩下的那些人看着眼前的场面都开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