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邵氏恩怨录(前传) (第2/3页)
接收了国泰院线在香港的遗产才成功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嘉禾院线里几乎一半的戏院,其实都是邵氏家族的资产。
但是管理这份资产的却并不是邵一夫,而是他的侄子邵维英。
其实早在邵一夫从南洋来到香港开基创业以前,香港便有一间邵氏父子电影公司。这间公司一直是由邵一夫的二哥邵忖人负责看管,接受新加坡邵氏兄弟公司的委托拍片和管理香港的院线。可惜邵忖人并没有什么能力,旗下导演、演员经常被电懋公司抢走,出品的电影质量也逐年下滑,结果引起了新加坡邵氏兄弟的不满。
结局现在已然明了,邵氏兄弟最后派出邵一夫来到香港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而随着邵氏父子公司的制片业务被剥离,其也成了一家专门经营院线的公司。
可是专门做院线的公司,有几家发了财的?而且自从邵氏父子与邵氏兄弟分家了以后,两家便没了经济上的往来,邵氏父子便只能靠着那几家戏院和地皮存活着。
一边是邵氏兄弟大赚特赚到处买地皮买戏院,一边是邵氏父子经营惨淡努力维持着那几家五十年代的破戏院。邵氏父子就这么一路坚持到了七十年代初,直到邹汶怀叛出邵氏兄弟接收了国泰院线的遗产。
可是国泰的这份遗产,更确切的说是这三四家戏院,虽然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都是当时一流的,但戏院的数目明显还是太少了,根本算不上什么院线。
最后,邹汶怀和邵氏父子的老板邵维英一拍即合,戏院好的与戏院差的,戏院少的与戏院多的,两者加在一起变成香港院线中的巨无霸——嘉禾!
现在邵氏父子公司经营着嘉禾旗下的几家戏院,时不时还拍几部电影,不过这些电影却与邵氏兄弟没有了任何关系。甚至于绍维英悄悄的邀请邵氏兄弟的导演拍戏时,字幕上的导演名字都要用上化名。比如此刻正坐在后排看电影的华山,便化名华一山帮邵氏父子拍过戏。
当然,这算不上邵氏父子对邵氏家族的背板,往小里说也只是一次自寻出路而已。至于邵一夫说去见邵维英会让邵氏垮掉,却是有另外一段隐情,而这份隐情的主角,便是邵一夫和邵维英。
现在的邵氏影业,总经理一职可以说是个空职,权力都被邵一夫牢牢的抓在手中。但在邹汶怀加入邵氏以前,这个职位却是实实在在的重职。而当时邵氏影业的总经理,便是邵维英。
中国有句俗话“小儿子大孙子,爷爷奶奶的命根子”,这句话放在邵维英身上很合适。只可惜邵维英不是小儿子,他只是二儿子。
这位在家里不受待见但热爱电影且才华出众的人,便跑去邵氏影业帮邵一夫的忙。而邵一夫也很看好这个侄子,一度把他当成了邵氏影业接班人的不二人选,甚至委以邵氏总经理的重职。可惜邵忖人和邵一夫矛盾已深,怎么会让儿子给邵一夫打工。最后邵维英受不住家庭压力,只好向邵一夫请辞。而邵一夫少了贤侄帮忙,做事明显捉襟见肘,只好四处寻觅人才,这才有了后来的邹汶怀、何惯昌的加盟。
只是邵一夫显然没想到,他曾视为接班人的邵维英,没过几年便和邵氏叛徒邹汶怀创立了嘉禾,还打得邵氏影业丢盔弃甲。
侄子的这番所作所为,对于邵一夫来说却是彻彻底底的背叛了。邵一夫是如论如何也不会放下这口气,去见那个他曾经最喜爱的侄子的。
再说了,他去见邵氏的大叛徒,是让大家以为随便背叛邵氏都没关系么?
邵维茗问了几句不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