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章 骨气旺者 逆天改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章 骨气旺者 逆天改命 (第2/3页)

的命运也看的十分通透,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果然,这种感觉果真十分奇妙!但我等所受的人龙气脉,与骨气有何异同?”

    温老呵呵一笑,也不客套,径直踏步而出,一个闪身,已经出现在吕诏身前,施施然,道:“老夫就听小友详细诉说,得闻大道,我等甚幸!”

    温老从头到尾不愿在吕诏面前拿大,此次所言更是诚心正意,吕诏一身实力让他骇然动容,有机会一闻可让华夏独尊的大道,他如何会错过?

    “温老客气……”

    吕诏的声音,缓缓传出,如代天地立言,替生民立命,有说不出的威严,道不尽的尊贵:“人龙气脉能让诸位的体质焕然,骨气的功用比之更好,甚至可以说,诸位方才的感觉,不仅是人龙气脉的功用,也有骨气的功劳。”

    “骨气天生,称之能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便于众生对自己命运的掌握和运用。

    通常来说,骨气的量在一个人初生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魂灵在他母亲胎盘内蕴养的时候,这个人的命就已经定下来了。”

    吕诏细细解释道。

    “比如说,骨气重三两,此命的批文是:敬重双亲,有福有禄,……(中间省略,自己找度娘)此命三限,有子孙旺相局,初限早成家计,辛勤劳苦,中限渐渐生财重奔江山,夫妻少配无刑,末限荣华富贵,寿元八十三岁,死于冬月之中。”

    “我今次想说的并非命不可改,而是逆天改命。当然这个逆天并非真的逆天,而是逆转先天,直接加重命格!”

    骨气前定,并非一尘不变,后天的行为对骨气的流逝还是有影响的。

    若是这个老汉平日里积善功,等他死的时候,自然得天垂怜,增加几年阳寿,但这个老汉的寿元却始终掌握在别人的手中。

    相反,一个命格极重的人,比如说康熙的二皇子,他天生被封太子之位,但他却在后天的骄奢淫逸中将自身的骨气全喷在女人的阴桥上,结果……

    “我华夏之人信命、知命、欲改命,自古以来,故先人曾言:一命二运三风水、四阴宅、五积阴德、六读书。说的就是改命之术,但后面的三种称不上逆天,只能说是顺天改命。”

    “而我欲为华夏众生所留的无上命术,乃是逆天改命的骨气神通。”

    想改变命运何其难啊。

    一个人生活的时代潮流是不可以改的。你的武功再好,如果出生在和平年代,也没有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你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武术教头,或者江湖大侠。

    同理,你的智商再高,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如果出生在***年代,连科举考试都废弃了,你也无法取得功名。所以,你可能就是一个教书先生。

    时代的“命”、社会形态的“命”大于一个人的“命运”。相同的“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下表现都是不同的。

    正是因为如此,吕诏才要借助国家这个大的概念,只有先形成一个大势,才能让一个时代形成。

    当然,吕诏也不是没想过简单的设置会让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夺得登天之机,所以他在封神碑前设立了一项事物,只不过他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就是了。

    论其根源,天下华人,皆是来自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躯体,说是一体,也不为过。

    吕诏自从修成四值法曹神位之后,对法的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

    古人喜欢说教,提倡“侠以武犯禁”的观点,让人们不要鲁莽的行侠义之事,提醒人们在做事以前多想想。

    但这虽说在一定程度内消除了犯罪,却也遏制了人的血性。

    吕诏有信心,只要功德制度一起,众生心存良善,法就可以存于人的心中,不需要用纸张的形式强加于人。

    “不过,既然是逆天改命,自然有风险,20%的存活率,各位自行斟酌,只等需仪式开始时通知我即可。”

    吕诏平静下来,缓缓开口:“我要以此激起华夏百姓之血性,骨气不灭,我炎黄精神自然不会灭!

    各种机宜,诸位自己参详,我就不再多言,望诸位能够为我华夏尽一份力。

    三十日期满,只要众生默念尊神法号――四值法曹,即可见到尊神。”

    “在下言尽于此,后会遥遥无期,珍重!告辞!”

    吕诏一笑,拱手,甩袍,化风!

    他来到这里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让域外诸强国臣服;另一个就是为了在华夏高层面前,掀开神道的面纱。

    他要清楚的让华夏高层知道,他们手里、不,准确的说,是华夏人民手中掌握的这股力量,具体有多强!

    正是因为他有这种念想,所以吕诏愿意给众生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吕诏很不喜欢吃独食的感觉。

    也只有这样,华夏高层才可安心!才能安心与他吕诏绑在一起,到时就算吕诏不在地球上,他们也会努力维护吕诏的神道根基。

    殊不知吕诏扔出来的这个蛋糕的诱人程度已经超过了预计,深深的震慑了华夏高层所有人的心。

    所以他们想将这个权柄掌控在自己手中,是众生智慧的结晶,而不是统治阶层利用他控制这个世界。

    这是神道的根基,再加上绝对的权力让人腐化,吕诏不可能将神道的根基交到上层的手中,只可能将之交到人民大众的手中。

    吕诏不想因为一些人的小动作,而让自己以后的信徒中有软蛋,所以才会将自己对命理的理解化为现实中的规则,用骨气的“质”来衡量承受福德的“量”。

    不错,一滴香油确实可以让人百病全消,更别提日后田园福地中种植的无上珍品,到时候福气加身,得享财禄,自然可以轻而易举的成为人中之龙。

    当然,这也要有个前提,那个人的骨气要足够,若是骨不称命,就算做上至尊之位,也不能持久,比如说袁世凯,他的心性足够,但骨气不足,差之毫厘,就算复辟帝制当上皇帝,也注定会死在革命的浪潮中。

    又比如,一个骨气严重不足的人承袭了太子之位,待得先王归天,他登上九五之位,但他的思绪却会被骨气影响,时时刻刻以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懦弱、胆小,最终,他的命运不是被别人控制成为傀儡,就是干脆被别人一脚踢下王位,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

    有人说,汉文化起源于华夏,发展在扶桑。

    相信每一个华夏子孙听到这句话都会气得要死,吕诏也同样,但吕诏得承认,这一趟扶桑之行,虽说因为时间关系,没有逛过太多地方,但那种文化传承的保留,却让吕诏肯定这个国度。

    所以,吕诏才只是拆了一个让他痛恨的精国神社。

    这不关乎是否爱国,而在于吕诏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扶桑小国既然是在帮华夏发扬汉文化,他吕诏又何必将之摧毁?

    更何况,香火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具体就体现在道观和寺庙中。

    看看,扶桑的神社深入到民众的一生,但华夏的祈神之地呢?

    佛寺还好,道家的道观,鲜少有人问津。

    吕诏需要的不是那些高呼信仰的信徒,他需要的是那些将信仰放在心中的信徒,他需要的是真心向善的信徒。

    至于骨气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因为某一日,吕诏在思索这种华夏民族曾经普遍拥有的东西,现在还剩下多少的时候,一时感慨而发的愿。

    身为地祗,受领法曹神位,执掌一方水土,唯愿华夏子民,人人如龙,骨气刚强,百折不摧。

    想到这个的誓愿,吕诏胸中五气激荡不休,突然之间,双目居然爆发出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正气,蕴含道德,有鬼神莫测之机,更有圣贤之威压。

    从某种程度上说,骨气也是一种信念,既然信仰可以产生能量,骨气自然也可以。

    凡人一旦超脱自身的跟脚,他方方面面都得到极大升华,根基一上来,就能承受更多的加持。

    至于吕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