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刘焉的举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刘焉的举荐 (第2/3页)

是朝廷的军队,他战时指挥他们还行,但是却是无权调动他们。所以他就把这些人留了下来。他自己还要进京面圣,等待封赏呢。他这阵子的努力可不能白费呀。

    刘彬把广宗城的消息写成奏折,递交给了朝廷。自己就在广宗城等地啊朝廷的旨意。至于那些汉军,刘彬也已经准备让他们收拾好一切,随时准备开拔了。刘彬在广宗城没有几天,就收到了皇浦蒿等人已经准备班师回朝的消息,而朝廷给自己的旨意,也已经在途中了。不过在这之前,张飞他们带着人回到了幽州,刘焉看到刘彬立下如此大功,而且对幽州这么有感情的,于是就特意给他写了一封信。心上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他已经向朝廷建议,重新实行州牧制度,让换算该行派重臣,为皇上牧守一方,这样就可以避免再有黄巾起义的事情发生了。而且刘焉自荐为益州牧,他还举荐刘彬为幽州牧。在心中刘焉告诉刘彬,让他早一点做好准备,在洛阳打点好关系。务必让这件事情成为现实。

    刘彬接到这封信以后,不由得笑了笑,感慨起来,乱世终于到了。刘焉在信中说,州牧制度是为了防止黄巾起义这种事情再一次发生。可是州牧制度实施以后,效果却并不是这样。所谓的州牧就是一州的最高政治军事长官,统领着一州的大小事务,和以前的刺史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刺史只有对太守的监察权,而没有任命权,名义上还是和太守一个阶层的。可是州牧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太守实质上的上司。州牧制度实施以后,类似于黄巾起义的事情确实是没有再大规模发生,可是州牧的权力过大,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大大增强了那些诸侯的势力。也成为了天下纷争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刘焉之所以建议朝廷实事州牧制度,也不是为了朝廷的利益着想,他是为了他自己。他本来是想自荐为幽州牧的,可是后来听人说一州有皇者之气,因而他就自荐为益州牧。在历史上,刘焉做了益州牧以后,就以汉中闹米贼的原因,(也就是张鲁的五斗米教,其实张鲁一开始是归刘焉管辖的。)断了一州与朝廷的练习,也不再上供朝廷,自己在一州做起了土皇帝。

    这一次他之所以举荐刘彬做幽州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