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四九四章 思想与发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四九四章 思想与发展 (第3/3页)

于更高维度的一些发展的认识,是否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者干脆找出一条明确的发展路线。

    王言当然也提供了思路,是结合地域、特产,结合文化,结果思想理论,讲明应该着重发展什么产业。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归根结底就是两点,搞基建和搞技术,基础建设多了,自然带动各种的相关产业,技术上去了,自然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为发展提供动力。

    先把能赚钱的事情搞好、做精,将出卖原材料的比重降低,哪怕是提供粗处理的材料,凡是能多加几道工序,也要比直接出卖原料更好。

    他讲的是大方向,讲的是国内外的环境,领导们还是很认可的。王言还表示,他将整理成文字发出去,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并且他适时的提出,要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不能每个县的产业,都是完全复制过去的。各种建筑相关倒是无所谓,就近生产就近使用么。但是其他的诸如纺织厂、化工厂、罐头厂、机械厂等等,是不是必要每个县都有,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王言清楚,现在正处于国际形势激荡的时候,正大搞三线建设,是为了在本土发生战争之后,利用西部、西南部地区的战略纵深,进行战略转进,留有防守与进攻的余地。

    各市、县的产业建设也以此为基础,保证在战时可以产出各种基本的物资,爆发出最大的战争潜力,就地防守反击。

    但该提出还是要提出的,集中资源才能办大事儿,有的县的产业都是半死不活,就应该协调一下,保证各地方有能力生产就行,不必要过多的投入,真到了战时再扩大规模也是来得及的……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问题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有着相当的预见性,却又没有什么要挨批的过激的言论。

    而后王言便安稳的在西工大就学读书,钻研理论,耗时半年时间写出了一本‘思想与发展’,论证了思想的精神内核不变,但在表现形式上,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同时也论述了思想与发展的关系,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论述了思想,与世界格局、发展的关系。

    从民生到政治,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哲学到事实,全方位的论述。

    他表示,理论是干出来的,国际地位是打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其实干鹰派思想。

    此书刊印许多,有人批评,有人肯定,在受到了肯定以后,就没有批评了。由是,王言的思想理论得到认可,他也因而成为了有建树的,受到绝对主流认可的理论学者。

    他的书还是很受欢迎的,一开始的时候是小范围的传播,后来被认可以后,就加印了许多,由政府、单位等人员购买,他们要积极学习嘛。

    等到报纸上报道了王言的力作以后,人民群众就积极购买,他们把王言的报告当连载的故事看嘛,王言都出息到这种程度了,他们当然也要买来看看的。

    王言也没有把这本书写成那么枯燥的专业性书籍,没有那么严肃,人民群众看起来虽然难免理解困难一些,但其中的不少段落,还是有点儿幽默在的。

    所以在这样的年代里,王言凭借着这样的一本书,顺便也成为了战绩可查的著名作家。也就是这时候稿酬停止了,否则王言凭着这一本书,也能实现财富自由了。当然他本身就是自由的。

    因为等他发表了书,于西工大毕业之后,跟新界大家族合作的凉茶厂,给了他第一笔分红,数额达一百万港币。

    这正经也是外汇了,尤其王言还让他们换了美刀这才汇过来的。

    王言并没有过手,直接划到了林县的账上。

    这一笔钱是早都说好的,用以进行林县的植树治沙工程。包括打井、购买树苗以及给种植树木的相关人员进行补贴……

    王言的这一行为,又受到了表扬与肯定。

    全国人民看完日报上的报告之后,人都麻了……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