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真正的收藏家 (第2/3页)
年,赵泰来分两次向江苏盐城博物馆捐赠各类文物共853件,又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捐赠清代名家书画作品32件,其中包括乾隆亲笔御书《孙子兵法》竹简、明代文徵明所绘《百美图》画轴,以及来自圆明园的菊花石等国宝。
后来,赵泰来又给广州艺术博物院捐赠藏品达一万多件,其中近千件是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虽然有些藏家怀疑赵泰来捐的藏品中有赝品,但没有证据。话又说回来,就算赵泰来所捐的一万多件藏品中有几件民国或者晚晴的高仿,那也不妨碍人们敬仰他这种高尚的精神和收藏境界!
收藏的最终意义是什么?董青山一直在问自己,后来他终于明白了,那是为了传承!越到晚年,董青山越想做第二个张伯驹,可是他不能,也不敢。这也是董青山为什么不收下百宝箱的原因了。
董青山不是非常喜欢锦盒类的收藏么,他为什么不收下这百宝箱呢?除了这百宝箱非常的珍贵和特别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其一,《咏春拳内功心法》他必然会送给三弟梁华的,还给高艺德算是卖个顺水人情给他;其二,《宣和秘录》太过珍贵,送给国家可以弥补故宫博物院的这一空缺,但董青山不能出面,只有让徒弟出面。
听完故事后,高艺德和董天岳都很受教。董天岳若有所想,高艺德叹道:“原来这才是收藏的最高境界呀!艺德自叹不如!倘若不是师傅点化,我也想不到把《宣和秘录》捐献给国家。”
“艺德,《咏春拳内功心法》我就擅作主张送给三弟了,这锦盒和《宣和秘录》你怎么处理我不管,捐不捐给国家那是你的事。”董青山道。他可不想高艺德以为做师傅的强迫他这么做的
“捐,怎么不捐!”高艺德道:“这东西本来就是送给师傅您的,您说捐那就捐,而且还用我的名义捐,何乐而不为呢?”
“好!”董青山有些欣慰的点头道:“你也不必心急,否则将来后悔了要怪罪我这老头子。你回去后再和凌风商议下。”
“是,师傅!”高艺德道。可是想到师傅不是非常喜欢这拼图百宝箱嘛,那个也捐给国家?
“师傅,百宝箱您就留下吧?”高艺德问道。
“一起捐了吧,这种级别的机关拼图百宝箱,故宫好像也没,红木锦盒倒是有的,但也没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