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虎口拔牙 (第2/3页)
凉的瞅着松树。那老松干枯瘦弱,孤零零的一株,枝桠上连根松针都没有,好似到了迟暮之年的一位老人,整幅画面似乎略显孤单凄凉了些。”
吴保国和秦君帼一听这话,心口被堵了堵,突然明白过来这个小子是故意的,先拼命吹捧这幅画有多好。等他们把价钱报上去了,他开始挑刺了。
说实话,这幅张迺耆的精品画作,陈烽还真找不到哪里有不妥之处,最多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这类画作算是异类,不被人看好而已。不过刚才他一见这幅画作的时候,脑海里却呈现出另一幅作品。
这时,那些憋着气的书画**好者中,一个白眉老头立马跳出来反对陈烽的言辞了。
“啊呀呀,你这小子,胡说八道。鹿眼写实,刻画入木三分,相当有神,那老松的枝干倚石而临,遒劲有力,那应该说老当益壮。”
“老先生,你不要着急,我还没说完呢。我没说张迺耆画得不好。”陈烽站起来叹了口气,简直被逼上梁山,缓和了一下语气再说:“拾人牙慧,也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各花入各眼,只要真心喜欢,何必计较那么多,老先生您说是吗?”这话陈烽是对那堵着气,互掐的两人说的。刚才讽刺他们了一把,万一要是他们记仇怎么办,终究胳膊拧不过大腿,识时务的鸟才是俊鸟。
“这……”白眉老头蹙起眉头,深思起来,突然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偃旗息鼓的坐了下去。
“陈老弟,说话不要留个半句嘛。”王大宝眼睛亮了亮,他都不敢劝解这对特别扭的大人物。
他对书画没有多大研究,但听陈烽的意思,应该还有和这幅《松鹿图》相似的作品,而且还比这个年代早,就催促了。主要是想让陈烽借画喻人。
“其实,我记得八大山人,朱耷,也有一幅类似这样的画作。”陈烽摸了下后脑勺,笑了笑,坐在木板凳上面纹丝不动。
陈老端在手里的茶壶歪了歪,心道这小子鸡蛋里挑骨头,这个还能被他想到,贼精。再细细品鉴了一下画作,心头一惊,这小子说的话挺在理,还真有点这个味道,可怎么感觉有点奇怪。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朱耷一身的写照,他是明朝皇族后裔,国破家亡后,他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迫害,出家为僧,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陈老插话,简单的把八大山人,朱耷介绍了几句。
“这个我知道,一幅《松鹿图》,一株苍松,挺立在嶙峋的岩石上。枯藤悬挂,松树中空,虬根露出,松石下,两只向背的鹿在山石草坪之中小憩,一只长着角的鹿望着远方;另一只则侧身仰望天空。似乎在期盼着什么,情景生动,意境深远。”白眉老头,也站起来显摆了文化素养。
“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一室寤歌处,萧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