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遇到了挫折 (第2/3页)
人的心中都燃起了一团火,充满了对即将来临的魔鬼式集训的期待。
开训仪式结束后,来不及歇一口气,徐晓伟就召集几名队领导开“诸葛亮”会。“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徐晓伟历来奉行的工作信条,他始终觉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每个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走一条正确的道路,需要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才能确保不偏不倚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尤其是这次维和任务,对于所有的人来说,前方是一片未知的领域,没有谁敢说自己的经验丰富,这就更加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进行决策。所以,每当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徐晓伟都要召开“诸葛亮”会,不分场合、不限内容,只要有建设性的意见,他都会采纳。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着。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依靠着全体队员的智慧,第四支防暴队才能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紧密团结在防暴队党总支周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险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今天继续围绕昨天大家提出的困难问题进行讨论,相信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了吧?”徐晓伟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先说说看吧!”黄侃用手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起了个头。黄侃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型领导,说话不温不火,始终保持着一种成竹在胸的状态。
由于长相清秀、年轻有为,他在队员中有非常独特的个人魅力,被队员亲切地称为“儒帅”。“当前的困难是由于我们初步组建,还没有形成一套稳定的班子,各个队伍也没有建立起来所造成的。我个人觉得,应该在稳定的队部领导框架下,先完善好各类党团和行政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有人管的局面,这样能够确保抓大放小,统管有力。这是我与明俊同志昨晚商量的一个草案,大家可以先看看,参谋长审阅通过后,咱们表决一下。”
王侣仁接着黄侃的话说道:“我同意黄侃同志的意见。我也结合分管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意见。英语集训非常重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维和的必备技能。昨天晚上开完会后,我回到房间,翻看了维和警察培训中心的教材,结合以前自学英语的经验,初步梳理了三条措施:第一,建议在英语集训队内部一律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包括日常生活训练,从现在起就要进入在任务区的状态,这样能最大限度地练习英语听力。第二,督促英语队员抓紧拟制战术训练和日常交流基本用语,下发至各分队。普通战斗队员结合警务训练,一律使用英语对话。这样普通队员可以把技能与语言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既学习了英语,又练习了警务技能。第三,进行错时训练。我仔细研究过学院安排的课程,都是白天上课,晚上全部是安排自习时间,消化白天所学的内容。所以,我建议英语队员白天正常进行语言学习,晚饭后 进行警务技能训练,时间约两个小时。其他队员就寝后,单独开辟一个会议室作为英语队员晚自习的场所,开放至晚上十二点止。”
王侣仁的发言得到了徐彪的充分认同,尤其是错时训练法,给了徐彪很大的启示。他在笔记本上边记边发表意见,说道:“王侣仁同志的意见我非常认可,同时也解决了困扰我的训练难题。我发表一点不成熟的意见,错时训练法不仅适用于英语队员,也适用于战斗队员和后勤队员。晚上的时间很充裕,我们一定要合理地利用起来。同时,还有很多零碎的时间,只要能够利用好,训练的效果一定会出来。打个比方说,早上的早操时间,完全可以在热身后直接进入训练科目的复习。咱们的队员都是经过公安部考核过的,体能绝对不是问题,重点应该放在技能的熟悉上。还有就是训练要小班化,不要搞大呼隆式的训练,因为对于警务技能,有的队员可能掌握得快一点,有的队员掌握得慢一点,我们以小队为单位,由各小队自行组织训练,这样训练会更有针对性,利于固强补弱。每周举行一次体能测试,通过测试记录队员的身体状况;每周组织会操,测试队员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每周组织分析讲评,及时调整下周的训练方向。”
詹兴虎从另一个角度介绍对后勤队员的训练,说:“我觉得后勤队员的训练要区别于战斗队员。当然,首先他们是一名战斗队员,然后才是一名后勤队员。我的训练思路是,在学习公共科目时,后勤队员全程参与,确保队员具备基本的战斗能力。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或者是到后期巩固提高阶段,我们就要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