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地元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天地元气 (第3/3页)

这片土地开头一直很温暖,延续到殷商。西周冷了,到春秋战国回暖,秦汉也比较暖,三国渐冷,西晋、东晋很冷。南北朝又回暖,暖到隋、唐、五代。北宋后期降温,南宋很冷,近元又暖。明、清两代,都比较冷,直到民国,温度上去一点,也不多。”

    这是指“天”。如果要讲大地生态,那么,不少朝代大规模地砍伐林木营造都邑而致使水土流失,便是南北迁徙、战场转移、中心滑动的重要原因。

    我们的历史书籍讲了太多的霸业和谋略,其实那只不过是天地的闲笔。

    因此,我成了一个永远的流浪者,长久地置身于天地山水之间。

    比能量更神奇的,是秩序。

    连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都对天体运行的精妙秩序惊讶不已,不得不把终极解释交给宗教精神。其实,除了天体,还有人体,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他们的生存秩序和运行秩序,我们至今只能描述状态,不能说明成因。

    因此,天地间的秩序,是一种人们只敢观察、服从,却不敢触摸、玩弄的伟大安排。

    日月星辰,春夏秋冬,男女雌雄,生老病死,都是秩序,都是安排。

    秩序是对活体而言的,因此体现为一系列运行规则。

    例如——

    规则之一,是不停滞、不重复的动作顺序;

    规则之二,是不封闭、不相克的互补关系;

    规则之三,是不单进、不独重的平衡格局;

    规则之四,是不伤害、不互残的安全底线:

    ……

    这么多“不”,常常也会突破,但秩序之手却会及时修补或调整,使运行回归正常。

    在庞贝古城的遗址,我看到千年颓墙边绿草如茵、鲜花灿烂,非常感动。突然降临的灾难是暂时的,这片土地的生命秩序还顽强地潜藏了千年。当初也有无数绿草、鲜花一并掩埋在火山灰下,但只要生命秩序还在,那么,迟早还会光鲜展现。连色彩体型,也忠贞如初。被掩埋的生命秩序,远比那些火山灰长寿。

    在庞贝古城的遗址,我看到了“大能量”和“大秩序”的比拼。一度,在那个昏天黑地的日子里,似乎“大能量”压过了“大秩序”,但时间一长终于发现,情况未必如此。经由时间加持,“大秩序”还是控制住了“大能量”。除了那些绿草鲜花之外,就连现代人的勘探、发掘、复原、研究、参观、传扬,也都是“大秩序”的作为。于是,庞贝的能量辐射全世界,进入无数的教科书,而且在千年之后。于是,比拼的结果出来了:只有两者相加,互融互依,才有不溃的生命,才有“天地元气”的长驻。

    五

    就个体生命而言,对“天地元气”的认知,使我们变得更加卑微和谦恭,又使我们变得更加宏大和厚实。

    我们是天地指令的倾听者、服从者、执行者,因此也成了天地指令的人格化身。即便我们受挫、蒙冤、遭灾,也知道是天地的自然安排,这就使我们不拗执、不争夺、不悲伤、不自恋,而总是显得敬畏、随顺、积极、自在,而且还有某种神秘感。

    由于我们确认自己是天地之子,于是也就成了得气之人。得气之人不存在个人成败,他们的命运,也就是世间大运的一部分。

    大运之行,山鸣谷应;大运之伴,日月星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