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刺杀董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四章 刺杀董卓 (第2/3页)

的深浅,安排亲兵收集造浮桥的材料。

    董卓见状,心中甚是欣慰,这徐荣,不愧是自己手下的第一大将。

    望着沟内山坡上那茂密的丛林,董卓的眼睛却穿越到了洛阳城,何太后、少帝、文武百官,当你们看到我董某的西凉铁骑,该是何种表情?

    重渡沟的地形西高东低,沟内一条河流宽约十米,欲从北往南去洛阳的方向必须得渡过这条河,到了夏季河里水流湍急,河上只有一座木桥可以通过。

    烧毁那座木桥是周瑜的主意。

    当周瑜和王越策马经过重渡沟时,发觉这里地势险要,董卓的兵马欲到洛阳必过此处,一心想要拖延董卓时间的周瑜便和王越一起,在木桥上堆了很多干柴,一把火将桥烧了个干干净净。

    随后周瑜二人便埋伏在山坡上的树林中,二人脱去盔甲,换上了黑色的夜行服,将盔甲绑在马上,将马匹隐藏在河流南边的密林中。

    待董卓那三千铁骑扎好宿营的帐篷,闹哄哄地埋锅造饭,吃完洗毕后,周瑜觉得自己的腿都已经发麻了。

    当个“潜伏者”也是很痛苦的啊,周瑜心中暗想。

    月光寂静地照在山沟里,西凉兵的宿营地里一片肃静,偶尔传来马匹的轻声嘶鸣,还有那睡熟的士兵发出的鼾声。

    周瑜和王越站立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检查了随身的武器,王越使的是他的七尺青锋宝剑,背后一把长弓,周瑜在洛阳期间苦练枪法,今晚带的是一把亮银枪,腰间是“纯均之剑”,手中还拿着把短弩,专做偷袭之用。

    趁着月色,周瑜和王越一身黑衣,面蒙黑巾,如两只夜行的壁虎,悄悄地向西凉骑兵的营地潜过去。

    “噗”的一声轻响,一个身材高大的西凉兵哨探颓然倒地,手捂着脖子,一只弩箭深深地射入其中。

    离这个哨探不远的另一个西凉哨探发觉情形有异,向这边走了两步,张望了一下,突然觉得自己的嗓子一凉,一腔热血“兹兹”地喷出,想大喊几声却发不出任何声音,身体往后便倒。

    周瑜将纯均之剑在那哨探的衣服上擦擦,把血迹擦干净,对王越一点头,二人蹑手蹑脚,往中军帐而去。

    因在行军途中,西凉兵搭的营帐比较简单,没有搭箭楼和辕门,将几千匹战马喂食后圈在一起,派几十个兵丁值勤照料,其余的士兵则另居一边,搭起数百个大帐篷,每个帐篷里宿十人,帐篷排列成圆圈状,士兵们居外,主帅居中,领兵的将领则散布主帅周围,一旦有变,第一要务就是保护主帅的安全。

    行军帐篷都是以木材为支架,上面覆盖皮革或粗麻布,两面为斜坡。中军帐则要求较高,用木材搭成一个高大的房形支架,上面覆以厚重的牛皮,周边用粗大的铁钉钉在地上,再用石块压紧,帐中的地面清理干净后用细土铺洒再夯实。

    夜色中,那个居于营地中央的体形庞大的中军帐分外醒目。

    周瑜走到半途,忽地停住,做手势让王越靠过来,在他耳边轻语几句,王越点头,随后便向驻扎着军马的地方行去。

    周瑜观望了片刻,营地之中除了兵士们发出的鼾声再无其它杂音,周边数百步之内的值夜士兵也已都被悄悄地放倒,便手执长枪贴近了中军帐,月光下,枪尖亮晃晃的,樱红的流苏轻轻地颤动。

    中军帐内仍有微弱的烛光,周瑜将右耳贴在营帐上,隐隐听到一阵鼾声,帐内的主人显是已经熟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