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仁义之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四章 仁义之举 (第3/3页)

人。

    至于他带着徐岩导演了很多事,压根不提。

    倒不是他不诚实,只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等以后自己干好了,人家彻底信任了再道歉也不迟。

    知道马大差点弄得人家家破人亡,九子又提出来孙大山不错,就答应了他的想法,叫孙大山来这里做杂工。

    工钱不少,早上十点钟上班就行,下了班就回家,这样孙大山还能每天回去盯着点那个不太安分的女人。

    邓弘毅是商业场的老人,自然想到了会有人提起马大的事,好在孙大山听力有问题,性格又内向,只要交代好伙计们,这个事应该没那么麻烦。

    这段时间生意在慢慢恢复,据周安每天晚上的盘点,店里生意已经扭亏为盈,利润增长不快,但很稳定。

    这天晚上,他们几个人在店里喝着茶,盘算着经营情况,周安略显不安,指着桌子上的账本,担忧地说:“刚开始免费送神汤的时候,那人都黑压压一片,最近少多了。”

    显然,目前的经营情况和他预期上有差距。

    九子正在灯下看着报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新闻字,只有东家和他能看得懂。

    在别人看来,他这是有学问的表现,都尊重的呢,谁也不轻易打扰他。

    邓弘毅微微一笑,冲着他们几个人交代说:

    “别急,酒楼就是这样,就算是酒菜都合顾客的口味,也不可能一下子人满为患,

    那样的话也长久不起来,这样就不错,菜品、数量都用最好的,薄利多销,细水长流,不愁不红火。”

    小九子放下了报纸,扫了眼满眼兴奋的周安,从他面向上看,此人做事有股子积极性,就是心事重了点,好怀疑自己。

    用算命先生说容易经受不住挫折,没有长远劲。

    他小九子用人就用人的长处,这些自然不会计较,眼见老周还是有些想不开,他轻咳了声说:

    “东家,老周,徐子,我在京城酒楼干活的时候,没少用饭菜伺候王公大臣,

    西餐洋菜也研究过,要说弄出十道,几十道菜来,问题不大,干咱这行呢,不能太猛了,太猛了,容易叫人盯上,这几天的报纸都在报道谢大老板发财的事,还要高价招人的。”

    哈尔滨这个时候各种文化汇聚,来自各国的人和当地人交织在一起,思想开放,各类报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别说汉语报纸了,什么英文、日文、俄语、意大利语的报纸都有。

    他看出来了,这段时间谢文亨盘下了不少木材厂,和尤里科夫,也就是中东铁路局长的小舅子尤里科夫,一起出席了不少开业庆典。

    采访中,俩人说要好好发展工业,为城市建设服务。

    这段时间,对面的亨通贵宾楼客流明显减少,不少人从那里转移到了这里。

    谢周全也托人捎过口信,两家在一条街做生意,凡事别弄的太叫人下不来台。

    小九子这边研究着生意,一刻都没忘了潜在的对手是谁,一直在研究着对方的动向。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上,他和徐岩起来到酒楼接货,邓弘毅肚子坐了个人力车,刚走到半路,前面停着的一台马车上就下来了几个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