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 (第3/3页)

有红肿和水泡。

    “他们应该是中了蛇毒。”蛇毒应该是从手臂处的伤口进入血液,可这个伤口很小,应该是针管之类的东西。

    蛇毒简介:

    毒蛇产生的用于致猎物于死地的剧毒物质,它并非生存逼迫它们产生的,而是大自然神秘莫测地在它们身上调制而成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型毒液,神经性毒液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由一种非洲树眼镜蛇分泌,溶血型毒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由蝰蛇(蝮蛇)和响尾蛇产生。溶血型毒液比神经性毒液更加有效,对诸如鼠类地猎物,它几乎立即会起作用。

    蛇毒( s

    ake ve

    om)是从毒蛇蛇头毒腺中分泌的一类物质,虽然其成分复杂,主要由20~30种蛋白质组成,约占干重的90%。蛇毒中包括5~15种酶,其中3种为非酶活性蛋白或多肽,如神经毒素、膜活性肽、舒缓激肽增强肽、肌肉毒素血因子等;另外5%~20%为小分子肽、氨基酸、糖类、脂类、生物胺及无机盐等。蛇毒为蛋清状半透明的黏稠液体,易溶于水,易产生泡沫。

    新鲜的蛇毒含有50-80%的水分。蛇毒的水溶液一般呈弱酸性或近中性。蛇毒的毒性成分易被活性炭吸能穿过各种滤器,能透过火胶棉胶囊。蛇毒可被强酸、强碱、氧化剂(高锰酸钾还原剂(亚硫酸氢钠)等破坏,遇甲醛、乙醇、酚类和重金属盐类等则失活变性去毒性,但仍可保持免疫原性。

    新鲜蛇毒液经低温真空干燥失去水分后,呈无定形但仍保持其原来色泽的半固体。干燥状态的蛇毒耐热,稳定,可保持毒力25年以上。但多数蛇的新鲜蛇毒室温下24h后发生腐败变质,不耐热,在夏天高温天气尤其如此。新鲜蛇毒液在中低温保藏最多能保持两周至1个月。加热至65℃以上毒性被破坏,紫外线长时可使其毒性下降或丧失。可采用50%甘油保存蛇毒,但维持时间较短。

    蛇毒性质:

    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新鲜的蛇毒为略带腥味的蛋清样粘稠液体,呈黄色、淡黄色、绿色,甚至无色。新鲜时呈中性或弱酸性反应,放置稍久可变成碱性,含水量50%~75%,比重在1.030~1.080之间。

    新鲜毒液接触空气易产生泡沫,室温下放置24小时易腐败变质,丧失其毒性。冰箱中可以保持15~30天,在-40℃保存时间较久,经过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处理后的蛇毒可于室温下保存20~30年,但毒性强度和一些酶的活性会不同程度的降低,遇水仍能溶解。蛇毒经紫外线及加热后毒性消失。

    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及重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蛇毒还易受氧化剂、还原剂、蛋白水解酶类等的分解、破坏,从而失去其毒力。经甲醛处理后也会丧失其毒性,但抗原仍能保留。

    蛇毒成分:

    蛇毒的特点是成分复杂,不同的蛇种、亚种、甚至同一种蛇不同季节所分泌的毒液,其毒性成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将蛇毒分离提纯,已知有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凝血毒素、出血毒素及酶类等主要成分。此外,还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核苷、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其中一些具有生物活性,或与生物活性有一定关系。蛇毒经纯化后,其毒性成分可比粗毒大5~20倍,毒性成分亦是各有不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