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向青春致敬 (第2/2页)
失。放在文学作品中,偏爱本应当使作者对其多做一些动作,似这样像养个老姑娘一样对待自己的偏爱之作实在不可思议。
因为有出版社要出版个人文集,在整理旧作时,将《赤壁》找了出来,搜肠刮肚地想,才找到丁点缘由:当初那家内刊编辑有过要求,暂时不给公开发行的刊物。
实际上那家内刊才是真的
“暂时”,只维持了两三年,就消失在江湖中。作为小说的《赤壁》却一下子
“暂时”了二十三年。二〇一五年秋天在广西碰到《作家》杂志的王小王,被她索要中短篇小说。
《作家》是本好杂志,自己从未有作品发表在这本杂志上。偏偏自己已有十几年没写中短篇小说了,于是就信口将《赤壁》的情况说了。
她一秒钟也不停顿地开口要了。回到武汉家中,交稿的那一刻,与一向交出新作时相比,心里忽然多出许多惆怅。
曾经答应将藏了多年的五十年茅台酒与朋友分享,真的拧开瓶盖时,心中多有不舍,又没其他办法,只好用二两的酒力喝下三两去。
作品与作者之间的不舍,无法用这种可以量化的蠢办法来衡量。好在《赤壁》是旧作,旧时情愫越到后来越让人难以释怀。
在文学上,一个人的成熟,也即抵达浪漫旅途的终点。目的地到了,为了目的的过程就变成了记忆。
二十几年后,让人有机会再向青春致敬一次,这该是《赤壁》透露并告知的文学长存的理由。
二〇一五年二月十四日于东湖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