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趟雷 (第2/3页)
兵种的协同防御战术。
首先是工兵早就在山体的北面和东面都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即使一部分会被鬼子的炮弹引爆,但日军炮击的目标主要是山腰的老虎洞阵地和山顶的第二峰,不可能将山脚到山腰的整片区域都覆盖一遍,所以大部分地雷都能保存下来。
之前就说过,布设地雷是防御战的一个有力手段,用好了甚至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国军由于技术和产能的原因,在整个抗战中都甚少有使用地雷的战例。而经历过淞沪会战的鬼子们也习惯性没有对地雷有太多防范。
但周文却是对地雷非常重视,之前之所以地雷用的少,是因为佣兵团都是主动伏击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地雷的作用就不易发挥。
这次可是不一样,是典型的防御战,而且还是死守一地的传统防御战,敌人进攻路线可以说是明明白白,简直就是地雷战的最理想战场。
所以周文这几天可是让工兵部队在鬼子的进攻方向上埋设了七八千颗地雷,完全把紫金山东北面变成了一个死亡地带,就等你上来送死了。
而雷大海的3连战士们已经将各个雷区都了然于胸,所有火力就集中在几个专门留出的安全通道上,鬼子上来要么吃机枪子弹,要么就去踩雷,没有第三种选择。
所以,当鬼子们气势汹汹从山脚向上出发时,马上就踩响了地雷。
“轰……轰……轰!”
这种爆炸声比起之前鬼子的火炮声就小了很多,也轻微了很多,但是效果却是不亚于炮击。
按说这种后来被盟军成为“跳弹贝蒂”的地雷威力并不大,甚至可以说不太致命,大部分被炸中的人都不会当场毙命。
但是有时候受伤比被直接炸死还要更加可怕。
你想想,这种地雷跳跃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爆炸,360颗钢珠四射而出,距离地雷近的鬼子身上起码要被十几二十颗钢珠钻入体内,而且还以下半身为主,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