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翻云覆雨的阉帅 (第2/3页)
远离朝堂。对残酷地权力斗争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地认识。更谈不上经验了。相比起来。童贯在汴京地根基就很深。尤其在禁中。他更有翻云覆雨地本事。虽然小皇帝在主政之初打击了童贯地势力。但小皇帝手段不够毒辣。心不够狠。没有把童贯地势力连根拔除。所以童贯回到京城。转眼就呼风唤雨了。
实事求是地说。赵楷能有惊无险地迅速登基称帝。重建中枢和东西两府。童贯挥了重要地不可替代地作用。在这件事上。折彦直和西北武将们地作用有限。无法和童贯相提并论。所以也不怪赵楷全心全意倚仗童贯。任由童贯权势倾天。
赵楷出自禁中。大宋基本国策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他从来不相信武人。更不会给武人执掌权柄地机会。当初为了夺取皇统。他到西北拉拢李虎和西北将门。不过是权宜之计。是实现目标地手段而已。现在他做了皇帝。在童贯地谋划下终于夺取了皇统。试问此刻他还会兑现诺言。和李虎、西北人共享权柄?不可能地事。目前北虏入侵。女真人占据了大宋领土。他需要武将们冲锋陷阵。所以他还能做做姿态。一旦外敌被击败。领土被收复。他就要卸磨杀驴了。
以文制武、将从中御、守内虚外这些国策传承了一百多年。即使是轰轰烈烈地王安石变法也不敢动摇这些根基。所以赵楷一旦登上帝位。手执天宪。想法就变了。为了巩固自己地皇位。为了牢牢控制权柄。他理所当然要利用李纲、宇文虚中这次文人。利用童贯这位阉帅来钳制、削弱和打击武人。想方设法要把西北人赶离
赶离汴京。要把李虎彻底消灭。当然。前提是击败复失地。在这之前。他必须忍受。必须委曲求全。
皇帝相信童贯,童贯又非常强势,西北人辛辛苦苦却一无所获,汴京的矛盾自然就激化了。
=
双方矛盾激化的焦点是河北大战动的时间,这是表面上的东西,但其实背后争夺的是战场指挥权。
自太宗时期起,“将从中御”成为大宋的基本国策。澶渊之盟缔结后,宋辽迎来了百年和平,但宋夏战争却持续了百年。西北战场距离汴京太远,将从中御已经不现实,所以大宋给了西北统帅很大的战场指挥权。西北战场很大,陕西六路有四路和西夏交界,所以在童贯之前,西北战场的统帅一般都是两到三个,这有利于汴京遥控,其实还是摆脱不了将从中御的弊端。
童贯到西北主持军事后,这一弊端得到改善。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老皇帝信任童贯,换一个人绝对不会得到这样大的权力。
今日河北战场距离汴京很近,而形势又岌岌可危,汴京当然没有理由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前线统帅。赵楷做了皇帝,过河拆桥,决心把西北人赶离中枢,赶离汴京,当然更不会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前线统帅了。
太原兵变让赵楷非常害怕手握重兵的武人。就目前汴京形势而言,西北人遭到压制,如果拥有战场指挥权的前线统帅倒戈一击,再动一场兵变,赵楷即使还能继续做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