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 一个响亮的耳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八章 一个响亮的耳光 (第3/3页)

寝食不安,河北中原甚至汴京直接处在他的威胁之下。尤其严重的是,北伐失败等于给皇帝和主战派大臣们一个响亮的耳光。皇帝不会承担这个责任,主战派的大臣比如童贯、王黼等人肯定要承担北伐失败地罪责,他们将被赶出朝堂,而当初极力反对北伐的主和派大臣则可以乘机上位。

    皇帝和王黼等人急忙商量对策,想来想去,无非三个办法,一是叫李虎交出幽燕,如果李虎拒绝,那就只有打。打是第二个办法,但北伐军两战两败,估计打不过李虎,于大宋和金国、夏国地盟约,请他们出兵,联手打李虎。李虎顾此失彼,无奈之下只得乖乖听大宋的话,继续做藩镇,把幽燕还给大宋。

    那么谁去燕京,逼迫李虎交还幽燕?

    “官家可以请折家出面。”李邦彦乘机进言,举荐签书枢密使折彦直急赴燕京谈判。折家和李虎联姻了,关系亲密,这有助谈判的成功。

    皇帝同意了,请来郑居中和折彦直,商量讨要燕京的事。

    “官家,燕京绝对可以要回来。”郑居中非常肯定地说道。

    为什么?皇帝很惊讶。郑居中从怀里掏出一份信递了过去。这是统制杨可世、王河种师中写给郑居中的密信。

    杨可世在这封信中详细述说了燕京大战地经过。良乡大战,二十万大军不战而溃,为什么?因为刘延庆得到密报,耶律大石打开了居庸关,把李虎的十万大军放了进来,准备冒充金军,联手突袭宋军。李虎为什么要这么做?很简单,他要霸占幽燕,但又怕宋金联手打他,于是想出这么一个计策,如此一来,李虎既可以占据燕京,又可以破坏宋金联盟,一举两得。

    良乡大败,归咎原因,一个是童贯地策略出了严重错误,他不应该在良乡迟延不前,妄图和李虎会师于燕京城,结果中了李虎的奸计,其二,都统制刘延庆畏死怯战,临阵脱逃,如果他在得到消息后,果断发动攻击,必能摧毁辽军,率先杀进燕京城。

    杨可世说,北伐大败,罪不在北伐将士,而是汉虏李虎居心叵测,一心图谋中原所致,假若任其占据燕云,中原之祸不远矣。

    接着他分析了整个北方战局,代北有二十万西夏军、十几万金军和几万辽军,他们都对大同虎视眈眈,而中京道有十几万金军,他们想抢平州路,逃到檀州一带地几万辽军又想夺回燕京,所以李虎顾此失彼,在燕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杨可世给出对策,宋军屯于白沟,伺机而动,等到李虎在燕云战场上陷入困境,向大宋求援之际,再出兵北上,如此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幽燕。

    皇帝看完这封信,对童贯和刘延庆大为愤怒,对杨可世等西北悍将褒赞不已。关键时刻,还得靠这些西北将门力挽狂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