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一章 现实和道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一章 现实和道义 (第2/3页)

他雄心勃勃。要收复幽云之地,完成祖宗未了之大业。结果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他也知道,这些反对者也不是吃饱了撑的,他们说的话也是实情。

    这时候,马政、马扩已经出使归来,金国使者也到了汴京,但随即传来辽金议和的消息。

    中书舍人吴时上书阻谏,极力劝阻皇帝不要背弃百年盟约。接着又发生了三件事,这三件事让皇帝下了决心,不再联金攻辽了。回国了,他们特别捎来了高丽国王地口信,“闻天子将用兵伐辽,辽乃兄弟之国,存之足以为边捍,女真虎狼耳,不可交也。”高丽王建议大宋皇帝存辽、援辽,以辽之军力为宋捍边。

    这个主意与宇文虚中的联辽论,倒是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关键不是这个,而是大宋联金攻辽一事连高丽人都知道了,那也就没有秘密可言,辽人会加以防备,会改变策略,比如与金国主动议和,如此一来,收复故土也就难上加难了。

    第二件事是一个叫安尧臣的草泽小民给天子上了一封万言书,其中历数朝政之失,宦官之横,他认为今日之患在内不在外,故晚上睡不着觉,日日夜夜为皇帝但心。临了还把童贯、蔡京、赵良嗣这帮人骂得狗血淋头,说他们不知唇亡齿寒,相互勾结,献平燕之议,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一个草民不可能知道朝廷机密,这个安尧臣显然受到了主和派大臣的指使,由此可以想象朝廷反对派为了阻止联金攻辽,已经想尽了办法,用尽了手段。

    安尧臣的万言书让蔡京、童贯等人切齿痛恨,纷纷主张以妄议时政,诽谤重臣之罪,予以严惩法办,但皇帝要考虑到朝廷地稳定,所以他对这份万言书表现的颇为大度,除了对书中安尧臣对蔡京、童贯等人的指责不以为然外,也承认安尧臣所言并非全是虚妄之谈。皇帝认为其忠心可嘉,非但没与治罪,还赏了安尧臣一个八品承务郎的官职。皇帝用这种办法安慰那些主和派大臣,朕接受了你们的劝谏,不要再闹了。

    第三件事就是西北战场遭遇大败,西北战事陷入僵局。

    依照童贯的《平燕策》,欲收复燕云故土,先击西夏,稳定西北边境,而这个计策已经实施了,并且取得了一定地战果。

    实施的第一步是任命童贯为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统率大军讨伐西夏。

    出征之前,皇上在垂拱殿召见其时为太尉的童贯,授予其攻击之策和军政全权,赏赐御制《御鹰图》,希望他能像图中的雄鹰一样,用敏锐的目光注视西部前线,用尖利的爪牙捕取猎物,击败强敌。童贯自然慷既陈词,表示愿提貔虎之师,折冲万里,靖边安邦。

    童贯到了西北,以中军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