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再谴三将 (第2/3页)
人马占领壶关的时候,再由苏琼领军把袁绍剩余军马围杀在壶关各处。
袁绍因为痛失文丑,怒不可遏,他即刻派遣军中最强战力前去攻打壶关。
袁绍所派之人为“张郃”、“高干”、“牵招”三人。
这三人几乎已经是袁绍军剩余战力的巅峰,试想河北四庭柱已死其三,文丑、颜良、高览均已战死,只剩下了张郃。
张郃自不必多说,乃是袁绍手下的猛将,历史上后来投靠了曹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郃,字儁乂,是冀州河间郡鄚县人。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爆发,张郃应募参军讨伐黄巾,成为了军司马。张郃曾是韩馥的部属,韩馥出让冀州后,张郃效力于新的冀州之主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张郃立下了不少战功,迁为宁国中郎将。
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他虽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很是与众不同。
高干,字元才,陈留圉人。出身于东汉望族陈留高氏,高氏数世节孝清名累积成为一种政治资本,在士林中享有声望,与汝南袁氏联姻。
袁绍为夺取冀州,采取逢纪反客为主的谋略,借公孙瓒雄兵造势,派高干、辛评、荀谌、郭图等人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从此高干在袁绍帐下效力。
从历史上来看,高干后来成为了并州刺史,并且因为他固守并州,给曹操带去了很大的麻烦,是个十分出众的人才。
牵招,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
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但奇怪的是,牵招后来并没有投奔刘备。
牵招此人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他十余岁时为同县乐隐的学生,少年时便与刘备英雄同契,成为刎颈之交。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
中平六年,发生十常侍之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