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章 床子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章 床子弩 (第3/3页)

四九说:“今有纹车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垒用之。”同书卷一六零又详细描述了其结构:在架了安装“十二石”强弩,以轴转车(即绞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枝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枝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起,“所中城垒无不摧毁,楼橹亦颠坠”。

    宋人通称弩炮为“床弩”或“床子弩”。其时一架弩炮往往联装两张弓或三张弓,利用多弓的合力发射箭矢,劲力胜于前代。多弓床弩的结构非常巧妙,弓弦的张设利用了滑轮。北宋的《武经总要》载有多种多弓床弩,其中最为强劲的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大概状如标枪,三片铁翎就像三把剑一样。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成排成行地钉在城墙上,攻城兵士藉以攀缘而上。

    北宋开宝年间,魏丕曾对床弩作了改进,射程又大为提高。《宋史·魏丕传》记:“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这是古代射远武器所达到的射程最高纪录之一。

    据《武经总要》记载,瞄准和击发都有专人负责,需用大力士使用巨型斧头扣动扳机。使用床弩的士兵,在宋军中是专门的一类,称为“床子弩手”。景德元年澶渊之战,宋军在城头安设床子弩。辽军攻城。守弩兵士惊,匆忙中击牙发弩,箭矢雷动而出,不意正中辽军阵内的主将萧挞凛,对方主将登时毙命,辽人因主将殒命,无心恋战,遂与北宋议和。

    苏琼这样的军事爱好者对床子弩的了解非常深刻,在他的解释和传授之下,工匠们为他打造出了床子弩。

    床子弩在关墙上架好之后,徐晃毫不犹豫,立刻命弩手击发。

    生死存亡之刻,这类凶器再也隐藏不得。

    箭矢呼啸而出,直直射向三百步开外的敌方投石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