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盛唐 (第3/3页)
于到来,他为了这一刻等了十多年,有人起高楼,有人封幕帘,这一年那个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王之涣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774年,狂人贺知章辞官回乡,感慨作,《回乡偶书》,不久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苦读青年岑参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
这一年是值得被记录的一年。因为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东去洛阳,寻找好友丹丘生,决心问道归归隐。
这里呢,他遇到了从山东归来的杜甫,大唐的两座顶峰终于从此相会,当时的二人也未曾想过,未来整个中华都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熠熠生辉,随后他们又遇到了高适,三个人一同畅游河南各地。
745年李白去了齐鲁,再次碰到了杜甫,李白一看到杜甫就说,你也在啊。
杜甫回答:“巧了不是。”
李白回答:“要不咱俩一起走吧。”
杜甫说:没问题,山东我熟。
大概这一年冬天,李白打算南下,杜甫决意西去。
两个人也在此刻,就此分别,而这一别就是永别,从此再无相见。
李白孑然一身而去,杜甫却用尽了余生追赶思念。
747年玄宗想招揽天下贤士,李林甫却操弄考试,无一人中选。
落选名单中杜甫在列,李林甫逐渐权势滔天滔天。
这一年,安禄山假扮了憨愚之态,哄的玄宗开心,还认了杨贵妃为母,盛唐危机四伏。
749年,久经贫困的高适,终于在张九龄之弟的推举之下,混到了一官半职。
岑参担任掌书记,准备跟随高仙芝出赛,人生两境,此时杜甫正四处拜渴,但总是求门无路,一家老小饥寒交迫。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写的那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信,寄给了他。
750年天宝九年,回看历史,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发生还有五年,一切仿佛都进入了倒数阶段。
这五年间杜甫,屡试不中,困居长安,观察着朝中局势,又进战火已从边塞烧起,民不聊生。
陆续写下了《兵车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