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96章 有针对的采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096章 有针对的采访 (第2/3页)

,悄然拂过她原本坚硬的心防。

    她用力捏紧了放在膝盖上的采访笔记本,封皮上,她用红笔重重地写着:

    “叶雨泽:光环下的阴影?”几个字,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她深吸一口气,默念着临行前谢主编看似关切实则充满暗示的话语:

    “小乌啊,真相往往藏在最光鲜的表皮之下,特别是叶雨泽这种人,水太深。大胆挖,报社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这后盾,在她此刻看来,却更像一张催促她投入未知战场的无形巨网。

    走出机场,干燥而带着草木特有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彻底冲散了机舱里的沉闷。

    一辆线条刚硬、喷涂着哑光军绿色的越野车无声地滑到她面前,车头那个简洁却充满力量的“战士”徽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战士集团民用系列里的顶级型号,代表着军垦城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乌记者?欢迎来军垦城!”

    开车的司机是个精干的小伙子,笑容爽朗,“叶总让我来接您。他这会儿还在芯片实验室,脱不开身,晚点亲自见您。”

    他的语气自然,带着一种当地人特有的、对“叶总”近乎本能的熟稔和尊重,没有丝毫面对“上级”的拘谨,倒像是说起一位值得信赖的、忙碌的长辈。

    车子平稳地驶入城市主干道。乌梅的目光贪婪地扫过窗外。街道宽阔洁净,两侧的树木显然经过精心养护,郁郁葱葱。

    最令她震撼的,是行人的状态。没有大都市常见的行色匆匆和麻木焦虑,无论是穿着工装的工程师,还是提着购物袋的主妇,脸上都带着一种松弛而满足的神情,步伐从容。

    几个穿着中学校服的少年骑着造型炫酷的电动自行车飞驰而过,留下一串无忧无虑的笑声。

    街角公园里,一群老人正悠闲地打着太极拳。阳光洒在他们舒展的身体上,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图景。

    这哪里像一个被“伪君子”阴影笼罩的城市?分明是一个运转良好、充满活力的理想家园。

    “这里…真好。”

    乌梅忍不住低声感叹,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困惑。

    “那可不!”司机的声音透着自豪,“二十多年前,我刚跟我爸来的时候,这儿还是大戈壁滩边上最苦的农场连队,风沙能把人埋了!”

    “喝水都得定量,一刮风,嘴里全是沙子,眼睛都睁不开。看看现在!”

    他拍了拍方向盘,“路,是叶总带头集资修的;树,是他请专家、带着人一棵棵种活的;学校、医院、公园…哪个不是他牵头搞起来的?没有叶总,军垦城现在恐怕连个像样的镇子都算不上,更别说变成这样了!”

    “带头集资?”乌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词。

    “对啊!最早搞战士汽车那会儿,厂子差点黄了,发不出工资。是叶总第一个把自己在俄罗斯那边挣的老底子都掏空了,还押上了全部身家,又动员大家伙儿一起凑钱,才扛过了最难的那道坎儿!”

    司机说得有些激动,“后来咱们的汽车卖火了,挣了钱,他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初大家伙儿集资的钱连本带利还上!分毫不少!这样的人,你说,我们能不信他、不念他的好?”

    乌梅沉默了,低头翻开了采访本。司机的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激起了第一圈真正动摇的涟漪。

    这与她出发前精心准备的“黑材料”——那些网络论坛上言之凿凿的“叶雨泽侵吞集体资产”、“靠压榨工人发家”的指控——形成了尖锐的、令她不安的矛盾。

    她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划掉了几个预设的、带有强烈负面导向的问题。

    乌梅的行程安排得很满。接下来的两天,她走访了战士汽车总装厂。

    巨大的厂房里,自动化生产线如同精密的银色河流,高效而安静地流淌。流水线上,最新款的混合动力SUV和纯电超跑正在完成最后的组装。

    工人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