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平淡的幸福(求票求收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 平淡的幸福(求票求收藏) (第3/3页)

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而在藏东县马头山,火把节白天最重要的是赛马,赛歌,晚上就是围着篝火伴着那悠扬的笛声跳起热情似火的滴脚舞啦,孩子们则是拿着火把在田间地头舞动奔跑追逐着打火把仗。只是要小心的是一不小心衣服就会被火星燎出洞来。

    听着奶奶讲着彝族的古老传说,水饱饭足的李炜眼皮渐渐的沉重下来,奶奶看着李炜坐在草登(一种用稻草编制的形似圆柱的座器,新三国里,诸侯齐讨董卓时坐的就是草登。)头像小鸡啄米一般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叫李炜到屋里去睡,李炜又不肯一个劲的说要帮奶奶做农活,奶奶无奈之下,在火塘边铺下羊皮褂子,又给李炜头下垫上兔皮的垫子,轻轻的把她的擦耳瓦(披毡)盖在李炜身上,奶奶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李炜的脸,不知不觉李炜甜甜的睡着了。

    每天地狱一般的魔鬼训练再加上有的时候要储存体力必须去游上几千米的泳,这让李炜的身体每天都保持在一个很疲惫的状态,再加上背上几十斤的东西一路爬山,这一觉直睡到鼻子闻到一阵阵浓浓的大米芳香才一下子醒过来,看看屋外的天,已经快要日落西山了,奶奶正在火塘边煮吊锅饭,一直以来李炜都觉得做吊锅饭就如同练太极拳一样,易学难精,虽然吊锅饭的做法极其简单无外乎淘米,烧火,过滤米汤,再次加热直至熟透,其中最难的就是火候,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生,在这方面奶奶就如同已经登峰造极的一代宗师,光凭着闻味道就可以完美的掌握火候。有这样一位老人的巧手,再加上木柴作为燃料,无农药的绿色大米,极易加热的吊锅,四位一体之下,那熟透的米饭真的是异香扑鼻,让吃惯了电饭煲煮的饭的李炜和哥哥食指大动。真恨不得直接抓一把米饭就往嘴里塞。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李炜就和哥哥一起帮奶奶洗菜了,其实李炜是想让奶奶休息自己来做菜的,但是奶奶死活不愿意。李炜只得悻悻然作罢。

    晚些的时候,二叔幺叔带着一身疲惫回来了,李炜的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看到李炜和哥哥来了高兴地不的了,几兄妹在一起打打闹闹的其乐融融。李炜和哥哥又拿出给他们带的礼物,老家这个地方太落后了,村里虽然有一个小学,但是极其破败,因为很多小孩子还不会说汉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都要一句汉语一句彝语的教,更不要说什么英语课之类的了,稍微好点的学校却在山对面的大松林,来回山路都有几十里,在这样的环境里,弟弟妹妹受到的教育可想而知。所以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就一些简单的文具之类的,但是弟弟妹妹很是开心。

    晚饭是彝家老腊肉回锅,油汤干酸菜,再加上自家地里的瓜果蔬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摆些龙门阵其乐融融的让人感觉很幸福。最开心的莫过于弟弟妹妹了叽叽喳喳像快乐的小鸟,毕竟是小孩子嘛,对于他们而言火把节的好玩之处不是大人们能想象的。

    (说到这里,阿诺觉得很心酸,老家的教育条件落后,很多的小孩子去上学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城里的同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的时候,彝区的孩子过早的就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所以之前看变形记里,有好些评论说彝族女孩罗艳装,我只想说,如果你像罗艳一样从小在那样的环境里,如果你还不成熟还是任性的话,那你就真的是不懂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