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筑路 (第3/3页)
两边取过土的边沟整平以利于排水,整个路基就大致完成了。
相形之下,路面的工作要复杂一些。土质的路面要求平坦密实,天气干燥的时候不松散,行车时尘土少;下雨时能很快把水排干。这几个工程技术人员从来就没搞过路桥工程,经过努力回忆当年教科书的知识,加上随身还带了一些课本和技术资料,总算把路面材质特性搞明白了。
梅晚带着个小铲,在取土的路沟旁不断的铲一铲土,用眼睛看,用手捏挫。走了一米又一米,把个正测量澜河水资料的燕雀志看得莫名其妙。
“梅经理,”梅晚过去是工程队的项目经理,于是大家都跟着这么叫了,“你看土踅摸什么呢?”
“看土质啊。”梅晚随手把手里的土搓碎,“得找个适合铺路面的土。”
“挖出这么多土不能用?路基不也是这么填得。”
“路基用土要求比路面简单。”梅晚解释说土壤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粘土、砂土和粉砂土,自然界的土壤一般都是三者的混合体,按其含量的不同,又可细分成种,用来修筑路面各有不同的特性。有的很适合,有的完全不能用,有的则需要进行改性处理。
“就比如说这种砂土吧,这里沿河,砂土很多。”梅晚铲起一铲土,“这个土的特点是几乎都沙粒,粘性小,干的时候松散不成型,潮湿的时候也捏塑不起来。拿这个土铺设出来的路面,晴天干燥的时候行车很容易形成深车辙。雨天又有微弱的粘性。优点是路面容易干,掺入一定的粘土改性之后才能用来铺筑路面。”
“这种呢?”燕雀志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看到那边的泥土不一样,赶紧捏了一点过来,“按这样的说法,是这种粘土和砂土混合的土壤最适合铺路了。”
“理论上的确是这样,但是实际又没那么简单。各种土壤多一点少一点都有不同的特性。”梅晚边说边把泥土拿到手里端详了一下,又把它搓了一下,泥土变成了细细短短的小土条,“你拿来的这种是细砂质垆坶,它即有粘土又含有比较多的细砂,所以有些粘性,这种土就比较适合筑路面。”
“那就是用这种土了?”
“我想找的砂质垆坶,”梅晚拍了下手,“和这种差不多,但是砂粒要粗一些。用这个土铺路的话,经过压实后能保持一顶的密实性,不易松散,行车时尘土较少,雨天不粘车轮,雨后干得快,维护起来容易保持路面的平坦。”
“那哪看得出啊,砂细还是粗,这个眼睛看得出来吗?”燕雀志端详了半天手里的泥土。
“仔细看是看得出来的。”梅晚继续指导他,“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用手搓,象你给我的细砂质垆坶,能用手搓成细短的土条,但是砂质垆坶就搓不出来。”
“是这样。”燕雀志对此刻对他简直五体投地的崇拜起来了,“够专业!”
“呵呵,”梅晚笑了起来,“都是教科书里的内容,我毕业这么多年,其实根本就没修过一条路。现在是按本宣科。”
没用很久时间,梅晚就和燕雀志共同发现了一处砂质垆坶的取土地点。当然找不到的这样理想材料的话,梅晚也可以根据土壤条件做改性处理,只是这样的话要多一道工序,劳动强度也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