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一切如常 (第2/3页)
定意味着你就一定要得到提拔,重点还是看你工作上的表现,关系如何,只不过能够进入党校学习,特别是在中青班学习,说明你已经进入了领导的视野,和其他人比较起来,你有了一些优势罢了。
宋功伦完全熟悉了江南省的情况,开始发力了。
毕竟是经济领域的专家,在出台诸多政策的时候,宋功伦重点考虑了发展经济的问题,对于有些方面的争论,比如说党建工作得不到重视,基层的党组织处于瘫痪等等常见的问题,他都是用经济发展的眼光去看的,处于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光是用嘴去喊党建工作的重要,那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宋功伦其实是非常重视党建工作的,也专门到一些村里去调研了,调研的情况一点都不乐观,很多的村里,党员的年龄明显偏大,不少的老党员,已经属于老弱病残了,多年前,这些老党员的确是村里的模范和带头人,但事过境迁,不少的老党员,已经属于困难户了,需要得到救助。所以说,在谈到党建工作的时候,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时候,宋功伦特别强调了,基层的党员,必须要提高素质,要重点发展村里的能人加入党组织,让这些党员带领大家发财致富,只有这样的党组织,这样的党员,在村里才能够有威信,才能够做好工作,党建工作不是空洞的,以往的一些认识和模式要发生改变。
宋功伦的发力,在江南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全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加快,各地都是高度重视经济工作,不再是口头上喊得响,而是有了实际行动,市州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切实掌握本地的实际情况,因为宋功伦每次开会的时候,都要询问这些负责人,如果不能够掌握情况,汇报的时候说不上来,那是要受到批评的,而且有些市州的负责人在汇报的过程中,宋功伦还会中途插话,专门问到一些数据,一旦负责人汇报错误了,宋功伦会专门纠正,人家省委主要负责人都掌握情况了,要是市州的主要负责人,不能够掌握情况,那就是工作不负责任了。
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与干部是有着决定性的关系的,地方条件的好坏,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总是认为本地的条件不好,就缺乏了努力的动力,认为不管怎么做,也赶不上发达地区,那这个地方就要更加的落后,干部真正努力了,就能够解决一些条件上面的问题,再说省委省政府也是要看地方发展速度的。
宋功伦对市州的要求,与以前也不相同了,他要求省委办公厅,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作出来了一张表格,这上面包括各地的财政收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条件等等一系列的情况,最为重要的部分就是地方发展的速度,主要是gop的数量,根据这个数量,来确定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将条件的好坏作为一个具体的数据,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衡量,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