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不破不立 (第2/3页)
建工作的方案,大的原则,上面已经说清楚了,化肥厂的改扩建工作,必须要打破大锅饭,能者上,庸者下,混日子是没有出路的,说的不客气一些,一些游手好闲的工人,没有本事的工人,没有饭吃,县里将化肥厂拿出来,找寻合作的企业,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由对方控股,也就是对方来掌管化肥厂,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吸取到外地的资金,对化肥厂进行根本上的改造和扩建,至于说退休的职工,暂时由县政府承担,可以从化肥厂的利润中间,拿一部分出来,解决退休职工的工资,毕竟县里还有化肥厂的股份。”
“我们县里的条件不好,想要引起外地的大企业家,引进资金,没有优惠政策,谁会到我们这里来,关键是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一直都得不到提高,外地的大企业家进来了,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管理模式的彻底变化,这对全县今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赵书记,您知道,我是学经济的,起草这份报告的时候,我也很犹豫,化肥厂改扩建的工作,大不了做不好,想不到好的办法,我没有多大的责任,可我还是写出来了这份报告,想到的就是天星县的企业能够大踏步的发展,能够走出来一条全新的道路。”
赵长河有些动容,写出来这样的一份报告,需要一定的气魄,特别是牵涉到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到时候,还不要引起轩然大波啊,可周天浩确实是从工作的角度考虑的,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端,他一样清楚,但就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中央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改变经营理念,那里有那么容易。
“小周,你的这份报告,内容确实很新颖,也很大胆,但政策上的事情,如果没有上面的支持,难以贯彻实施啊,弄不好,就是引发一阵子的争议,最后不了了之的。”
“我知道,所以我给您看了这份报告,我总是觉得,任何的事情都是这样,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寻求改变,就要进行内部的变革,那样才有可能继续的生存下去,不破不立,这是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做经济工作,更是如此的。”
赵长河犹豫了,他到沿海地区去考察过,从别人介绍的经验来看,不循规蹈矩,突破性发展,创新思维,才是有出路的,沿海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区位的优势,还有解放思想,有些官员就公开说了,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事情。但那毕竟是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大气候,人家就是做错了,也没有多大的了不起,天星县就不同了,政策上的事情,走错了一步,不知道要遭遇多少的责难,甚至是直接丢掉官帽子。
“小周,说实话,你是研究生,熟悉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些方面,我是不太懂的,你提出来的发展思路,我认为,一定是可行的,从山前乡的变化就看出来了,可你也知道,下级要服从上级啊,我们天天都在念叨解放思想的问题,可真正能够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