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6章 八股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6章 八股之争 (第2/3页)

往往能利用其自身的权势,左右讨论的公正性。

    这道诏书同时被读书人认为是开风气之先。更被看作是秦牧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体现。

    甚至开始有人把秦牧与唐太宗相提并论。

    因为两人有颇多相同之处,俩人都是前朝旧臣。都是起于乱世,都很年轻,唐太宗打天下时不到二十,即位时也不过二十来岁,和秦牧很相似,而且俩人都是武双全,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又都有虚心纳谏的胸怀。

    总之,你越作比较,越觉得相似。

    事前秦牧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这道诏书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他只是想把这场辩论引上理性的道路,不使自家后院失火,以免影响前方战事。

    他更没有没想到的是,这道诏书颁布后,原来那些躲避战乱,清居山野的大儒纷纷行动起来,或是撰参与讨论,或是动身亲赴武昌,准备登坛辩论。

    其隐居的江西大儒艾南英、罗万藻,以及当初因不满吴学礼大军祸害江西,劝阻无效后愤然隐入庐山的江西巡抚郭都贤,竟不畏战火,结伴赶到安庆城下求见秦牧。

    秦牧听说之后,急急迎过江去,极尽礼遇。

    见面之时,三人甚为感动,郭都贤施以大礼,感慨地说道:“秦王日理万机,为我等几个老朽赶过江来,我等如何敢当,如何敢当啊!”

    “三位是世之大贤,小王敬慕久矣,只是年来俗务缠身,未能亲往拜请,还望三位大贤莫怪,今日承蒙不弃,远来教诲,小王岂能不亲自恭迎。”秦牧一边还礼一边答话,态度极为谦逊。

    郭都贤、艾南英、罗万藻三人万万没想到,年纪轻轻的秦牧,竟是如此虚怀若谷,心不禁感慨万端。

    艾南英与罗万藻是同乡,都是江西临川人,与章世纯、陈际泰一起被世人称为“江右四家”。他们都是写八股的高手;

    其陈际泰更是世人公认的八股大家,他将经史古籍融会贯通,自辟门径,借题发挥,驰聘才思,抒发己见,把八股推向了极致。

    然而他们对八股所导致的风衰弊,内容陈腐,科场制艺,形式僵化,却是深恶痛绝。

    几人一直致力于八股改革,他们师从古、戏曲大师汤显祖,认为只有取径唐、宋才是溯源秦、汉的正确道路。他们遵依北宋古精神,推崇欧阳修的学说;

    江右四家的影响力很大,跟陈龙、张溥、张采、夏允彝等人的“复社”、“几社”就坛风等问题展开论争,分庭抗礼。认为为要表现“时”与“境”,要讲“义法”、“神气”、“雅洁”。

    还大力排抵王世贞、李攀龙等为代表的前后七及其崇拜者“必秦汉”的拟古说,反对以钟惺和谭元春为首的“竞陵派”因袭朝俪彩、追求硬瘦艰涩、幽深孤峭的玄风。

    正因为这些人在学术界地位崇高,秦牧才给予如此隆重的礼遇,他们就象是风向标,得到他们的拥护,就代表着会有大批读书人会来投诚。

    秦牧在安庆城下的大营设宴款待,与三人促膝倾谈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又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