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9章 秦王即位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9章 秦王即位诏 (第3/3页)

入城,江阴军民公议后,回书拒绝,同时派人前往绍兴向鲁王求援。

    刘良佐见劝降无效,便四处捕杀城外义兵,企图断绝城内军民外援,同时开始攻城。

    城严密防御,清兵箭如雨注,城上义民一手拿锅盖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十多万支箭。

    但战争毕竟不是儿戏,城上义民虽经李重阳等人组织,但时间太短,难以成军,在刘良佐猛攻之下,江阴形势日益严峻,派往绍兴的人又回报鲁王拒绝派兵增援,使得城士气大损。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李重阳劝陈明遇改树秦军义旗,以鼓民意,同时承诺会尽快联络秦牧,派兵来援。

    陈明遇与许用、黄略等人商议之后,同意李重阳提议,换上秦军旗帜。

    城百姓得知能联系到大败鞑的秦军之后,一时信心大增,士气高涨。

    城里有个叫程璧的富绅更是首捐二万五千金,在他带领下一时捐资者云集。

    士气虽然再次鼓舞起来了,但陈明遇深知秦军来援总还需要些时间,同时自感缺乏军事组织才能,于是想起了智勇双全的前典吏阎应元,经过众人同意之后,便专门委派十人连夜出城,到阎应元住所请他出山。

    阎应元从所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

    阎应元以江阴在着崇高的威望,这一点是李重阳等人万不能及的。崇祯十四年,有江盗乘船百艘来犯江阴,县令、县丞、主簿都吓得弃城而逃,江阴百姓惊恐万分;

    唯独武艺高强的阎应元带刀冲出,跃马于市疾声大呼:“好男,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数千,听从号令布列于江岸,将江盗击退。

    阎应元方一入城,立即得到了江阴百姓热烈的拥护。

    形势危急,阎应元让每户出一男丁守城,以武举人黄略守东门,以李重阳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阎应元自守北门,以李重阳带来的二十人在城内对兵丁轮番训练,与清军展开了殊死大战。

    刘良佐令四万大军造浮桥十条,一齐渡过外城河,分十处登云梯上城。阎应元指挥城上用砖石掷下,以长枪拒敌;一时间乱石纷飞,炮火连绵,双方死亡不计其数。

    满人大将阿巴赦自恃勇猛,穿着三层甲,腰悬两把刀,背上还背两把刀,手执两把刀,亲登云梯,跨上城垛,执刀乱砍。

    城上守军用棺木抵挡,以枪刺其身,竟不能入。

    有人喊道:“刺他的脸。”于是众人纷纷刺其面,一汤姓童,持铁钩镰,用力钩断其喉管,竹匠姚迩割下他的头,满将身堕落城下。清兵齐来抢尸,城上梆鼓齐鸣,砖石小箭如雨点,清兵又伤亡数百人。

    江阴的战况以飞鸽传书的方式,很快传到了武昌,秦牧接报之后,着令三军加速备战;

    并令水师都督狄行整合洞庭和鄱阳两湖水师,准备夺取“制江权”,同时命兵部征调大量民船用于运兵运粮;

    江阴就位于长江边,一但能控制住长江水道,也就等于有了增援江阴的能力。

    江阴是第一座树起秦军旗帜的城池,保住江阴有着军事有政治双重意义;

    首先军事上,可用江阴为桥头堡,挺进整个江南,对南京形成两面夹击;

    在政治上,鲁王拒绝增援江阴,而秦军千里相救,这对争取整个江南的民心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PS:感谢所有支持明扬天下的朋友,今日秦王即位,请各位功臣共饮三杯。是你们的支持,明扬天下才能坚持下来,谢谢各位!

    希望各位继续支持下去,众人拾柴火焰高,月票,打赏,昊远顿首再拜。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