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秋风中的驼铃 (第2/3页)
自弹自唱了一首自己的原创,果然就遇上伯乐。
李俊东乐了,问给他那个曲子填了词弄成完整的作品了?
郑江说我录了音放给你听听看,真的很不错。
他竟然要在电话里放音乐给李俊东听,李俊东有些意外但还是说好啊。
把手机的外音打开,也让旁边的谷蓉与孔萱跟着一起听。
郑江一口气接连放了三首歌,其中两首是他自己的原创,一首是李俊东给他的刀郞的那个曲子。
虽然还不是成型的作品,只是一段带点简单配乐的小DEMO,但一听就很有情调,作品的风格定位已经相当明确,给人一种很强的记忆感。
李俊东问他三首歌的名字。
郑江说李俊东给的那首歌叫《秋风中的驼铃》,另外的两首分别叫《独立高岗》与《风行远》。
李俊东再问唱片公司要签他什么价位,郑江说年薪5万。
这么强大的作品拿出去,太麦公司竟然只给五万,李俊东再问几年期的合约。
郑江说六年合同。
李俊东给到他的那首曲子是刀郎巅峰期的代表作《喀什葛尔的胡杨》,2003年可是创下华语国内乐坛唱片销量的新高,虽然具体卖了几百万李俊东不清楚,但这样的好作品拿出来作为唱片行业龙头的太麦公司竟然只给郑江开5万年薪。
李俊东就问他合约签了还是没签?
郑江说哪有那么快,一周前在酒吧遇到了太麦公司的制作人二天后对方联系他去公司试音,然后他就给他们听了这三首DEME。
半小时前才接到他们的电话,第一时间他就打给李俊东跟他分享这个好消息。
李俊东恭喜他终于快混出头了。
郑江说三首作品中最强的还是李俊东给的那首。
沉默片刻,李俊东又说:“那么好的作品,大麦是欺负你是新人,价格开得太低了,还且合约期也太长。”
郑江回答说:“对于三首作品的品质他是有信心的,但自己现在还是新人这是事实,另外形象方面的劣势也很明显,公司能开这个价也算是遇上伯乐了。”
李俊东仔细一想,郑江对于自身的认识还是挺中肯的,无论在那个行业,新人要出头都不容易,公司也要赚钱的,作品没有推出市场之前谁又能保证它百分百能一炮而红呢?
他告诉郑江5万的年薪可以签,但合约期不要签那么长,最多签3年合约。
郑江说合约期越长,公司才会大力推新人,合约期太短了公司的推广力度就会减弱。
李俊东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三年后说不定我开唱片公司了还想请你回来坐镇,所以不希望你你被一纸合约卡死了,当然具体你自己决定吧。”
郑江说:“别人说这话我不信,但你说的我就信,那就跟他们签3年合同!”
李俊东再问三首歌的歌词都谁填的,郑江说都是他与一个同样漂着朋友一起摸索着填的。
只听一遍他也记不住刚才那首《秋风中的驼铃》的全部歌词,所以无法判断比刀郞的原版《喀什葛尔的胡杨》到底谁优谁劣。
从安全的角度说用回原词还是更保险,当初他至所以没有直接给他原词,一是怕自己唱不出刀郞的意境,二是当时郑江急着上火车也没有时间。
另外在曲子上似乎郑江也做了细微的调整。
最后李俊东决定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