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75 凝聚舍利,古佛阿闍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475 凝聚舍利,古佛阿闍黎 (第2/3页)

,中央的大佛仿佛不知道外面的情况,继续讲经说法,里面各种打扮的僧人和牧民都如痴如醉的听着。

    “王檀越,请放出你心中的佛光!”

    法王的声音徐徐传来,米错嘉朗有些诧异的看着王钟,他和王钟相处已经有几个小时了,可是他真没有看出一丝佛家的影子。

    “我曾经得到过古佛的传承!”

    王钟见法王看出了他的跟脚,也没有隐瞒。他打死泰国僧人乃蓬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一卷经文,里面没有文字,只有十几个手印!

    那卷经文是天竺古佛教的传承。也是最高深的心法之一,不立文字。

    佛教传入东南亚,最早的地区应在今日下缅甸之卑谬或泰国中部之佛统。古代东南亚佛教,小乘和大乘彼此兴废交替,以南传上座部势力较大。西元七世纪末,下缅甸、泰国中部信仰上座部;爪哇、苏门答腊则在婆罗门教支配下。十二世纪,锡兰大力改革佛教,统归为大寺之上座部佛教。此后二百年,缅甸、泰国、高棉、寮国均弘扬以锡兰为传承之上座部佛教。唯有越南自古受中国文化薰陶,受传大乘佛教。至于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则始终婆罗门教、大乘、小乘佛教并行,迄十三世纪,阿拉伯文化传入后,传统宗教亦随之覆灭。

    王钟修行的手印就是上座部的秘法,虽然和雪域佛教的有所区别,但也是一脉相承,法王能够看出来也不是稀奇。

    “上座部佛教!”

    护法神龙的眼睛中也流露出玩味的意思。

    泰国佛教和雪域也有过交流,护法神龙也曾经也那边的神灵进行过交流,两边的理念还是很相近的,甚至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上座部的长老公开讲,中国中土佛教已经脱离了古佛的教诲,只有雪域的佛教才是大乘佛教。

    泰国佛教和雪域佛教一样,在世人眼中都是神秘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和两地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雪域全民信奉佛教,泰国也是如此。

    说到佛教,应该来说是泰国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泰国最为重要的原因,几乎一切让泰国如此神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一点上来。

    在过去泰国男孩年满二十岁,便要入寺为僧,一般为期三个月,表示已届成年,并对父母报答养育之恩,连国王也不例外。

    但现在已不同了,出家的年龄和时间没有规定,少则三天便可还俗,但也可终身为僧,常伴我佛。

    男孩长大不出家为僧,在泰国是一种羞耻,得不到人们的尊敬。因此在泰国,父母送儿子入寺为僧是一个十分隆重的日子,因为一旦袈裟披身,到处受人尊敬。并且泰国人认为入寺为僧诵经念佛,能使父母延年益寿,而且在佛门内可戒绝放荡的生活。

    初入佛门,除了准备自己的衣物外,还须要带三座小佛塔及一些礼佛奉师的物品。入寺前的一天,男子在家先由亲人将头发剃光,然后向亲友忏悔,请求亲戚朋友宽恕他以前所做的一切过错。次日一早,他便披着僧衣,在亲友的护送下人寺为僧。

    按照惯例,家人会为进入佛门的子弟筹备戏乐节目,藉以助兴。亲戚朋友纷纷携带礼物登门相送,而一些少女还会被邀手捧礼佛物品,列队送行,而少男则装扮成各种鬼怪模样,在新僧前歌舞,或做出种种诱惑的姿态。当送行队伍抵达佛寺后,要绕寺三圈,同时要撒零钱于地,以济众人,然后才步入佛寺大殿。新僧身披白布,与父母亲友同进佛堂参谒高僧,经高僧一番训示后,新僧才能披上黄衣。新僧入寺后的隔天,即与众僧一起家施礼化斋。然而此时父母见子,也不得以子相认。

    泰国男孩都需要出家,这就需要大量可供修行的寺庙。因此泰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其中,大城玛哈泰寺以树根盘佛头闻名于世,泰国七大奇观之一。它因佛像面露微笑,被称为“永恒的微笑”。相传500年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