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二十五章 九凤朝阳的格局,神奇的中国宰相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二十五章 九凤朝阳的格局,神奇的中国宰相村! (第2/3页)

路绕行,而且这次绕的路更长、圈子更多。可是无论他怎么绕,就是躲不开“烦人”的交警。他不信“邪”地继续绕,就这样一次比一次绕得多,一次比一次绕得远,最后究竟绕了多少遍,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这位“糊涂”的司机整整绕了一夜。第二天,筋疲力尽的他把自己的“遭遇”讲给同行,结果成了笑谈,并迅速在整个县城传开。其实,这位“晕头转向”的司机,一个夜晚见到的就是中心八卦文化广场路口的那一个交警。

    王钟仔细的观察了一会,不由的摇了摇头,这块地所有的条件都符合八卦城的要求,唯独就是面积太小。

    要知道当时为了建造八卦城,不仅请来了俄罗斯的专家,还出动了大量的人力进行配合,甚至由于没有线绳,县长就指派专人从商人店铺中购来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条,连结成长长的布条绳线,然后再用20头牛拉犁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雏形。

    特克斯县城一带是当时蒙古牧民的草场,西北方向有三条小河汇来,且有多处常年喷涌的泉水,牧草夏季茂盛,能长有一人多高,确实是水草丰茂之地。而且地势开阔,四通八达,这里背靠连绵起伏、巍峨峻拔的乌孙山,前濒波涛奔涌、带水环回的特克斯河。

    人力财力都能解决,现在的科技如此的发达,只会比以前更加的精准!

    但是这里是山谷,交通不便利,而且面积狭窄,根本没有办法按照八卦城的规模进行建造!

    “吴先生,此地面积太过狭小,没有办法按照图纸摊开!”

    王钟观看完之后,并且目测整个谷底的面积,最后一脸无奈的说道。

    “如果将整个山谷拓宽呢?”

    “只要我们将四周的山脉挖开,这里就会有一个亚于特克斯的土地!”

    吴明有些无奈的问道。

    “不可!这八座小山是天然形成,如果进行开拓,必定会伤及龙脉,对这里的风水有害无益!”

    王钟果断了拒绝了吴明的提议,在他看来。吴明的建议是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那怎么办?按照太极星象村的格局建设如何?”

    吴明看来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张嘴说道。

    “太极星象村系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建造。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1027间。古建筑内木雕、砖雕、石雕精致,巧夺天工。在村口有占地120亩的巨型太极图。村中布有“七星塘”、“七星井”。俞源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密切融合,是古代风水“天人合一”的经典遗存。

    从俞源村后的梦山岗高处俯瞰,一条山溪从村庄东南方流入,改为东西方向横穿村子,直至村西山脚。复折向北至村口,呈「s」形流向村外田野,「s」形的溪流与四周环山在村口勾勒出一个巨大的太极图。而「s」形溪流正好是一条阴阳鱼界限,把田野分割成“太极两仪”。溪南“阴鱼”古树参天,鱼眼处现有公路穿过;溪北“阳鱼”稻谷金黄,鱼眼处种着旱地作物。经仪器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8公顷。据说,太极图置于村北口子上,一则可以档住北方的寒冷空气和“邪气”。二则好似一座“气坝”,防止村庄祥瑞之气外泄。

    专家们考证后发现,俞源村的居民布局是按中国古代的天体星象图“天罡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环绕”来排列的,与1974年在辽墓中出土的星象图的排列完全一致。村口的太极图即环绕俞源村的“双鱼宫”,与围绕村子的十一道山岗正好组成“黄道十二宫”。村中的28处古建筑群则按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西方白虎七宿和南方朱雀七宿的方位排列,七口水塘(又名“七星塘”)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组成“天罡二十八宿”的布局。更为巧妙的是,位于西方“白虎”之首“奎”宿的俞氏宗祠恰好装在北斗星的“斗”内。

    俞源太极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