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千六百六十八 节假日与退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一千六百六十八 节假日与退休 (第3/3页)

有些地区甚至还不到四十岁,最低的只有三十三岁,这显然和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

    农业地区的人均寿命较之城镇地区有较大的差距,可能与城镇地区相对而言更加优越的医疗条件有关。

    而士大夫阶层则是一如既往的,不管在哪个地区生活,平均寿命的波动都不大,普遍在六十岁以上。

    因为样本不够,所以在政策制定上多有掣肘,苏咏霖便在往后的岁月里对此多加注重。

    之后的岁月里,明国对全国人口进行了年龄计算方式的普及和医疗普及,教育普及等等政策的推行,到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五十三岁。

    就在去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了五十七岁,且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口平均寿命之间的差别较之宋、金时代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趋于平衡。

    所以在今年的会议上,苏咏霖决定制定适用于全国的退休制度,保障从事公务、农业、工商业等等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权利。

    他初步建议将文职官员退休年龄定在六十岁,武职官员的退休年龄定在五十五岁。

    集体农庄内部的农民和工场内工人的退休年龄定在五十岁,采矿工人等特殊行业工人的退休年龄则定在四十五岁。

    这是一个大体上的安排,除了这方面的安排之外,苏咏霖还设置了一些配套措施,比如工作时间累计之类的。

    另外,苏咏霖还初步提出了国家层面上退休金的概念,认为执行委员会和民众代表大会可以进行退休金的商议。

    苏咏霖认为在过去的岁月里,封建王朝尽管宣扬着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等尊老崇老概念,但本质上都属于嘴强王者,只在嘴上优惠。

    他们从未在现实上予以老者真正的优待,得到退休金这种存在的往往只有朝廷官吏。

    民众养老这种事情遂只能通过民间自发来形成传统,养儿防老这一传统也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成形,但是一旦遇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老人的下场就十分悲惨了。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