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09 陈少毅在《摩登保镖》的票房分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09 陈少毅在《摩登保镖》的票房分成 (第3/3页)

的票房分成,后面《摩登保镖》还将要卖到外埠,而《摩登保镖》在外埠上映的话,陈少毅又可以得到一笔非常庞大的分红。

    七十年代之前,香港影坛是邵氏的天下,经过邵氏兄弟的轮番开发,香港电影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都有非常大的名气。而进入七十年代之后,香港又冒出了个嘉禾,由于嘉禾和邵氏的激烈竞争,双方都各尽所能,希望一举把对方干趴下,这个时候影片的质量是非常优秀的,特别是李晓龙时期。

    因此七十年代之后,香港电影在东亚和东南亚已经是具有非常强大的统治力了(除了大陆和日本,一个是内封闭,一个是可抗争),其他地方简直就是香港电影的后花园,倾销地。

    所以香港电影进入各国和各个地区的电影市场是非常容易的,票房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升。这也是香港电影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香港能够成为继好莱坞之后,全球第二影片生产地。

    如果说美国是世界娱乐的指向标,那么香港电影市场就是东亚和东南亚的晴雨表了,一部香港电影在本土的票房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外埠引进的力度。一般来说一部香港电影外埠的总体票房是本土票房的两到三倍。

    按照这个标准,那么《摩登保镖》在外埠的票房还可以拿到五千万港币左右。

    不过在外埠,《摩登保镖》就不可能再有四点八成的分成比例。各个地区的分成不尽相同,有些地区是按照时间计算的,比如第一周分成给多少,第二周分成又给多少,有些地区是按照上座率给分成的,有些地区还必须给中间商一些抽成,计算非常的复杂;因此平均下来的话,也大约只有三成左右的分成而已,那么陈少毅估计自己在外埠至少还可以拿到一千万港币以上的分成。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有两个地方是最黑的,一个是大陆,一个就是美国。大陆引进外片时敢开价一成的票房分成(主要是外片的进口名额非常有限),简直黑得是令人发指;而在美国是不大愿意给外片票房分成的,一般都是直接买断,影片如果优秀的话,制片商损失更大,但影片不优秀的话谁买啊。不过情况也不是绝对,但这两地的黑是出了名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