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他们什么关系 (第3/3页)
心上。
更让冷铭觉得可笑的是——“你玩投机倒把的把戏,还说自己利国利民,未免也太能吹嘘了。”
苏雪瑞摇摇头:“不是我自夸。大人,朝廷今年拨款五十万两纹银治理青州旱灾,这么久了,百姓的生活状况可有缓解?”
“治理灾情岂是一朝一夕之事?莫说五十万两纹银,加上救世堂捐助的三十万两纹银,也未必够。”
苏雪瑞咋舌,原来吴元锡所在的救世堂募捐到了三十万两纹银……
苏雪瑞定了定神,说:“所以我思考了很久,发现了一个问题。青州的灾情之所以没有缓解,是因为百姓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饥饿和瘟疫让他们流离失所,纷纷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人口越是流出,青州的困厄越是难以解决。所以,我要故意哄抬米价,让青州以外的商人嗅到青州的商机。”
“哦?”冷铭听她这么一说,也不禁思索起来。
不错,那些卖米的商贩,也有来自青州以外的。冷铭忍不住问:“但如今青州百姓无钱买米也是不争的事实,你又如何说?”
“卖买的价格由供需决定,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大人自然要打击囤积居奇的行为,但并不是依靠把我们抓进大狱的办法,而是用‘一只看不见的手’。”
“何为‘看不见的手’?”冷铭好奇。
“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然是青州知府衙门。任何事情都有它利好的一面,譬如米价飙升,自然会吸引青州以外的商贩来投机倒把,大人何不将计就计,鼓励外来人到青州做生意。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会留下来。人越多,米越多,米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余下的事,大人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苏雪瑞一席话,让冷铭如醍醐灌顶。
如果说朝廷拨的五十万两雪花银对青州而言是饮鸩止渴,苏雪瑞的锦囊妙计便是刮骨疗毒,从根本上解决青州的困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