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9章 漫山县4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9章 漫山县4 (第3/3页)

,基本两张桌子的面积。

    大夫带她们来到资料室,里面两张桌子,两台电脑。

    中心大夫打开插排电源,又打开电脑,坐在电脑前演示一番,他们的云平台使用流程。

    程鸢大致明白,“最原始的台账有吗?”

    大夫从电脑里调出几个文件夹,“各个口子上,历年的台账都在里面,你们慢慢找吧。”

    程鸢看着几百个文件夹,瞬间头大。

    这已经算整理得比较有条理的台账,但繁复的文件还是让她头疼不已。

    有慢病的,有妇女保健的,有儿童保健的,还有东江特有的项目,比如老年健康的。

    她们只看慢病台账,但想想这么多数据,基层只有这么两三个人,既要保证数据实时性,还要确保数据真实性,有的月报,有的半月报,每个月他们都得挨家挨户走访,这些数据每个月至少上报一次。

    除此以外他们还得给慢病或者其他有用药需求的患者定时发药。

    这工作量可想而知。

    然而工资待遇又不高。

    谁愿意留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耗一辈子呢?

    怨不得李晓兵说,中心的大夫和医生是他求他们留下来的。

    程鸢颇有感触,漫山县这趟,她感觉自己没白来,自己似乎又成长了一些。

    她更明白自己的专业,她记得学院的李老师说过,公共卫生专业,说到底就是公益类专业,因为你要对全体人群负责,你注重的不是个人治疗,而是如何从群体水平,把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降下来。这需要一大批有博爱的人去付出,心甘情愿付出,才有可能做到。人群是什么概念?全国14多亿的人,一个都不能落下,你要知道他们的患什么病,患病多久,需要什么样的治疗,等等等等,这不挨家挨户走,这些数据你怎么知道?国家还需要这些数据进行医疗政策制定,医疗改革呢。

    只可惜,现在的人没有群体医疗的概念,更没有治“未病”想法,只把关注点放在个人和“已病”上。

    其实,换个角度考虑,这也是一种医疗资源的浪费。

    程鸢和宋思沐比对完台账,已经七点多。

    “快去吃饭,饿死了。”宋思沐催促。

    “我先给陆老师汇报一下今天的工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