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 授权 (第2/3页)
还有着极大的差距,这么大的差距下,不仅成本,就连性能和功耗,都毫无竞争力可言。
不过杨青的芯片,给威华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要知道不仅是禁止外面的代工厂为威华代工,就连ARM,也不会把下一代ARM9的架构,授权给威华了。
尽管ARM设计的只是一个公版,各个芯片设计公司,还要在公版的基础上,进行各自的改造,才会成为自家的芯片。
但是这不等于公版的架构不重要,事实上,国内对于CPU架构设计的人才,甚至比起芯片设计人员还要稀缺。
“杨先生,不知道你设计的芯片架构,能不能够授权给威华呢?”
尽管重新接触一种处理器架构,需要重新学习,威华得到ARM授权以后,用了好几年的时间,从几乎难以应用的芯片,一直到达到领先水平的麒麟9000,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舍弃实在是心有不甘。
但是这种架构的优势就在于,不会被卡脖子,可以在国内量产,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洪荒一号的阉割版,说杨青对新蓝一号有多重视,自然谈不上,他连超级压缩技术都卖了出去,区区的架构,自然也不在话下。
“徐总,架构授权给你们,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种架构的芯片,采用了真3D晶体管技术,而不是如英特尔和台积电的那种,在鳍片上设计晶体管的3D技术,而是真正的3D,几乎可以看做两层晶体管叠加在一起。”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们怎么看也看不明白呢!”徐海在那边喃喃自语道,显然被送过去的芯片,早已经惨遭剥盖处理了。
“这种架构原理也就是那样,关键还是生产,普通的光刻机,不经过改造,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光刻,到现在,也只有我这里的光刻线能够进行芯片的生产。”
徐海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毕竟两层晶体管叠加,过去也不是没有这种思路,闪存芯片就是多层叠加生产出来的。
不过这种叠加,是把光刻好的两层芯片,封装在一起,而不是像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