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 架构的优势 (第2/3页)
的威华给干废了,没有代工厂生产,剩下东岛的联发科,芯片性能不足,今年虽有赶上来的趋势,不过始终落后主流一截。
而四星和香蕉的芯片都是自用,不对外出售,所以大家的首选,还是高通的火龙,谁让它的性能足够,只落后香蕉的A系列芯片一点点呢?
本来香蕉公司就以封闭的系统,极佳的优化,领先于骨骼的安卓,如果芯片性能再落后太多,可玩性上,就真的没有办法比了。
不过芯片设计完了,暂时还不能生产,因为芯片别看制程很高,国内绝大多数的代工厂都能够生产,但是里面应用了许多新的加工工艺,还有新的银导线连接技术。
诞生于世纪初的铜连接技术,使芯片的性能提高了一个层次,发热量却降低了许多,也算是CPU的频率突破GHz的一大助力。
杨青设计的芯片,制程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古董了,没有任何的先进性可言,要想达到设计的性能,就只能在架构还有其他方面下功夫。
先进的架构带来的性能提升是无可置疑的,农企在世纪初的时候,曾经凭借K7微架构的优势,不仅率先跨越了GHz大关,还把市场占有率推进到几乎和牙膏厂接近的程度。
但是当牙膏厂拿出酷睿微架构的时候,农企就再也没有了还手之力,从一代酷睿,直到七代酷睿,架构几乎都没怎么变过,却占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场份额,农企就只能在低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苟延残喘着。
只有近几年,农企研发出了锐龙,才在性能上追平甚至开始了超越,然而牙膏厂依然凭借每一代稍稍改进的架构,以及万年不变的14纳米工艺,跟农企打得有来有回,可见酷睿微架构的先进性。
牙膏厂并不是没有先进制程,它的10纳米制程早已用在了服务器和移动端芯片上,而在个人电脑领域,只要不玩游戏,绝大多数电脑的性能都已经过剩了,新增的芯片需求又几乎都被手机给取代,电脑C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