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三相共国 (第2/3页)
西能吏将过来,我就不便暗中保护你们了。”
文廷式惊讶地说道:“是谁?”
“是谁你不需要知道。”贝明德道,“我即便说了你也不认识,而且我也不知道是谁负责此事,不过你们放心,康有为名气太大,曹跃如果找不到借口是不敢杀他的。但你们也要注意一些,今天那个人是来做什么的?”
“没什么,康先生曾经教过的学生。”文廷式有意隐瞒道。
贝明德笑道:“你没说实话,他肯定不只是学生这么简单,能够让你们三个都去的,必定是有要事相商。不过你既然不想告诉我,我也不问了,免得你尴尬。今天通知你们一件好事儿,有一支军队也已经加入反曹联盟了。”
“是谁?”文廷式兴奋地说道。
贝明德嘿嘿一笑道:“你不告诉我,凭什么让我告诉你呢,彼此保留一些秘密不是很好吗?”
文廷式尴尬一笑。
贝明德冷笑道:“自作聪明只能自寻死路,最近你们要老实一些,还有一些学子时不时地拜访康有为,太明目张胆了。曹跃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希望你们最近能够安静下来。”言罢,便离开了文家。
文廷式叹了一口气,道:“以康先生的性格,怎么安静得下来哟。”
贤良寺内今日格外热闹,几乎百官全都在此欢迎张之洞到来,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当初对李鸿章的欢迎仪式,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李鸿章因为甲午战败而代表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最终成为天下清流口诛笔伐的对象,所以朝中一些官员对他的态度并不好,乃至于李鸿章到来之后,一些官员对他依旧心有余恨。而张之洞是清流领袖,为天下士子所敬仰,而张之洞在中法战争之时,力主力战法国,推荐冯子材与王孝祺抗法,并保举原反清将领黑旗军统帅刘永福为大清云南提督,在张之洞的支持下,最终大清在战争中战胜了法国,却在外交中败给了法国。
对比张之洞当政时候的中法战争和李鸿章当政发生的甲午战争,官员们尤其是士子们更有理由冷落李鸿章了。然而尽管天下士子之中很多人反对李鸿章,朝廷却离不开李鸿章,所以李鸿章也被骂反倒官越来越大。所以这次欢迎,唯独李鸿章与俄国进行继续谈判,中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