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一章天注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一章天注定 (第2/3页)

东太平洋海盆,从中美地峡经科科斯海岭至加拉帕戈斯群岛一线以南是秘鲁-智利海盆和东南太平洋海盆。再向南越过东南太平洋海隆即为太平洋-南极洲海盆。这一海盆与西经150°之间的地区为太平洋-南极洲海岭。西经150°~180°,自东而西有太平洋中央海盆、马里亚纳海盆和菲律宾海盆;在新西兰与东澳大利亚之间为塔斯曼海盆,向南为麦加利海岭,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水下界线。

    太平洋岛屿众多,主要分布於西部和中部海域,按性质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大类。大陆岛一般在地质构造上与大陆有联系,如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以及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等。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太平洋中部偏西广大海域,自西向东有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玻里尼西亚。其中美拉尼西亚群岛多为大陆岛,玻里尼西亚群岛的夏威夷群岛是著名的火山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几乎都是珊瑚岛。

    平均深度为4028米,最大深度为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米,是目前已知世界海洋的最深点。太平洋通常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分南、中、北太平洋,或以赤道为界分南、北太平洋,也有以东经160°为界,分东、西太平洋的。北太平洋:北回归线以北海域,地处北ya热带和北温带,主要属海有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中太平洋: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处热带,主要属海有南海、爪哇海、珊瑚海、苏禄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等。南太平洋:南回归线以南海域,地处南ya热带和南温带,主要属海有塔斯曼海、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和阿蒙森海。

    太平洋表层水温的特点主要受大洋洋面上气温的影响。水温分布表现出沿纬度延伸和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基本规律。最高温出现在赤道地区,特别是西部,平均水温为27~29℃。

    南北纬10~20°之间水温为25~26℃;到南北纬40~50°之间,水温降为5~10℃。南极大陆边缘水温为0℃左右。水温等值线基本呈纬度地带性分布,在南半球大洋中更为明显。然而由于大洋东西两侧洋流性质的差异以及季风和沿岸上升流等影响,使低纬度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约4~8℃;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西部水温低于东部8~12℃。夏季最热月(8月),北太平洋表层水温都在0℃以上,最高水温出现在接近中美洲的水域,达29℃或更高,赤道附近为26~28℃;最低温在千岛群岛附近为0~2℃。

    水温的0℃等温线分别位于北纬55°和南纬66~67°的大洋中。太平洋处于低纬度的面积比其他大洋大,因而水温也比较高,年均水温高于25℃的面积占太平洋总面积的35,高于20℃的面积占53。太平洋表层水温年平均为37℃,高于其他大洋平均水温7℃,是世界大洋中最暖的大洋。又由于南北半球陆地面积的不同以及大洋南北两端水域开阔程度和与两极冷水交换数量的差异,南、北太平洋水温也不相等,北太平洋表层水温高于南太平洋1~2℃。

    大洋海水盐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洋面的大气降水量和洋面蒸发量的对比数量。降水量多于蒸发量,海水得以淡化,盐度降低,反之盐度增大。太平洋赤道地区是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大于蒸发量,因而海水盐度不太高,一般34~5;副热带地区是干燥带,降水量少于蒸发量,盐度最高在5以上;温带降水量又多于蒸发量,盐度减小在34以下;寒带蒸发量减小以及受融冰影响,暖季盐度一般在30左右。

    太平洋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20年代,它是由大航海家麦哲伦及其船队首先叫开的。1519年9月20日,航海家麦哲伦率领270名水手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启航,西渡大西洋,他们顶着惊涛骇浪,吃尽了苦头,到达了南美洲的南端,进入了一个海峡。这个后来以麦哲伦命名的海峡更为险恶,到处是狂风巨*和险礁暗滩。又经过38天的艰苦奋战,船队终于到达了麦哲伦海峡的西端,然而此时船队仅剩下三条船了,队员也损失了一半。又经过3个月的艰苦航行,船队从南美越过关岛,来到菲律宾群岛。这段航程再也没有遇到一次风浪,海面十分平静,原来船队已经进入赤道无风带。饱受了先前滔天巨*之苦的船员高兴地说:“这真是一个太平洋啊!”从此,人们把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这片大洋称为“太平洋”。

    太平洋的形成太平洋是当代地球上最大的构造单元,与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相比,它有着许多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演化史,如环太平洋的地震火山带、广泛发育的岛弧——海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